2014年7月20日,麦当劳、肯德基等大型连锁餐厅的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福喜)被媒体曝光使用过期变质肉类为快餐原料,生产车间现场污水横流。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不堪入目的食品加工过程暴露出相关部门的监管缺位。
0条评论 | ![]() |
福喜案二审维持原判
2016年7月1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福喜)、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河北福喜)以及被告人杨立群、贺业政等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案进行二审公开宣判。上海市三中院依法裁定准许上诉人上海福喜、河北福喜,以及上诉人杜平、胡骏、刘立杰、张晖、李亚军撤回上诉,驳回上诉人杨立群、贺业政、张广喜、薛洪萍的上诉,维持原判。(新华社)
福喜案一审 福喜被罚120万元十人获刑
此前于2016年2月1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依法对上海福喜、河北福喜、被告人杨立群、贺业政等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分别判处两家福喜公司罚金人民币120万元;澳籍被告人杨立群等十人均被判有期徒刑。其中原欧喜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喜公司)深加工事业部总经理杨立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驱逐出境。原欧喜公司深加工事业部运营总监贺业政等九人被判二年八个月至一年七个月不等,并处罚金8万至3万元不等。上述九人中有四人适用缓刑。
一审判决后,12名被告人中2家单位和其他9名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该案二审审理期间,上海福喜、河北福喜和杜平、胡骏、刘立杰、张晖、李亚军向法院申请撤回上诉。(新华社)
停工一年损失60亿 福喜中国改名“欧喜中国”
过期肉事件过去一年,福喜中国公司一直在等待上海药监局的调查处理结果,去年涉事被捕的6名高管仍在刑拘中,多间工厂停工至今,已经造成60亿元人民币损失。福喜中国公司在管理层口中已经变成“欧喜中国”。【详细】
中国食品召回制度有望进一步完善
2014年8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根据意见稿,可致人死亡或严重危及人体健康的食品或将在24小时内被要求紧急召回。【详细】
上海福喜是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美国独资企业。备受中国民众信任的外资食品企业,再次遭遇信任危机。在华外资食品企业内部的监管体系再度成为焦点。
国内连出食品安全问题。三聚氰胺奶粉和地沟油等事件,都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对消费环境的信心。客观地看,各级政府在食品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在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情况下,仍然出现福喜事件,显示食品市场监管体制亟需改革。
上海福喜是麦当劳、百胜集团等大型连锁快餐企业的供应商,供应链下游影响之广,难以想象。
2014年7月20日,上海福喜被媒体曝光使用过期变质肉类加工为快餐原料,生产车间现场污水横流。上海福喜是麦当劳、肯德基等多家大型连锁快餐厅的供应商。当日,上海药监局连夜执法查封上海福喜,而两大快餐巨头则连夜发声明,表示将停供并封存上海福喜所供应的所有肉类食品。
此后,有网友发现在上海福喜的公司宣传视频上显示有16家知名企业与其有合作关系,包括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东方既白、星巴克、棒约翰、吉野家、德克士、7-11、星期五餐厅、汉堡王、美其乐、赛百味、宜家、华莱士、达美乐等。
7月21日,福喜集团发表声明,称“公司管理层对报道感到震惊,并已第一时间直接接管此事”,同时表示已成立调查小组,全力配合相关监督管理政府部门的调查,并同步进行内部调查,与公众披露调查结果,并给予调查结果事实所有必要措施。
同日,餐饮企业先后发表声明。华莱士、吉野家、星期五餐厅Friday’s、达美乐、赛百味等五家企业明确否认与上海福喜有合作关系。宜家表示曾与上海福喜有过合作,目前合作已经终止。德克士与汉堡王称已将上海福喜供应的肉类封存下架。星巴克中国称没有与福喜在中国的任何公司有直接的业务往来,但有一家供应商的所用的鸡肉原料来源于上海福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称,将立即部署安排对该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处理。
7月22日,上海市食药监局表示,初步调查表明,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涉嫌有组织实施违法生产经营食品行为,查实问题产品共5108箱,并已约谈22家下游餐饮企业。
7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立案调查“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涉嫌使用过期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事件”,并对5名涉案人员采取了刑事拘留。
上海食药监局已对福喜公司成品和原料抽样124批次,送法定检验机构检测。
7月24日,福喜产品的两大出口地——日本和香港的监管部门已启动对相关事件的调查。
7月26日,上海食药监局指,新的证据显示,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将2013年5月生产的、已经过期的六个批次烟熏风味肉饼在更换包装,篡改生产日期后拿出来销售。这些过期食品为退货产品,保质期至2014年2月。
同日,美国福喜集团宣布,将从市场中回收由上海福喜生产的所有产品,并对现任及前任高管人员可能存在的不尽职行为开展内部调查。
7月28日,福喜集团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致歉,并承认在现有的调查中确实发现了与相关标准违背的事实。福喜方面表示正在回收上海福喜生产的所有产品,并对现任和前任高管进行调查。集团将对管理架构进行调整,暂停上海福喜的运营。
7月29日,在香港,福喜产品经食物环境卫生署人员点算后,运到垃圾堆填区销毁,总共达20多吨。
8月29日,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高管胡骏等6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依法批准逮捕。
9月22日,上海福喜宣布将遣散其在上海公司的340名员工。福喜集团在公告中承认,目前的事态发展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能控制的范围,复工愿望暂时难以实现。
2015年1月4日,上海福喜已召回问题食品共521.21吨,全部实施无害化处理。问题食品召回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已全部结束。
监管体制改革
不应该设置所谓“免检产品”:任何进入市场流通的、与公共安全直接相关的产品,都需要通过监管部门的专业检查。监管需要实现专业化,需要形成一整套有效的监管方式方法,对监督检查的频率和强度要做出合理的安排。监管要有相应的独立性,尽快建立相对独立的大监管体系,并且赋予其明确的执法权。【详细】
冷链物流标准缺乏威胁食品安全
“上海福喜”事件引起“冷链物流是否安全”的争议。冷链物流安全包括在“运输配送”和“仓储”两个环节中的卫生和温度的要求。专家指,目前政府监管过度重视食品生产环节,缺乏对冷链环节的监管和追溯,消费者对易腐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只有全行业把对品质和安全的追求放在首位,冷链物流需求上来,运输成本才会下降。
财新博主丁金坤,上海律师:福喜公司使用过期食品,有社会危害性,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但因司法解释还不够清晰,能否定罪,还难说。其次,该事件中还要检讨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平时管理比等媒体曝光后去大力执法,更重要。
唐映红,高校心理学教师,自由撰稿人:对供应商的审核很容易变成削弱供应商议价能力的一个工具,而不再是确保品质的一个流程。当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被审核机制所削弱,事实上带来的后果是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被挤压,因此供应商为确保盈利就必须挖空心思。这就造成美国独资的上海福喜集团不得不为确保盈利而疯狂压缩成本。
张颐武,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只要是企业,在同样的经营环境和发展状态下,在面临严峻的竞争的时候,都很容易仅仅以利润为唯一导向而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基本义务。中国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的监管的不到位和舆论监督的乏力都会为企业钻空子提供平台。
新闻从来是易碎品,因而记忆往往被笔削。众声喧哗之下,媒体不免疲于奔命。舆情兴勃亡忽,制度推进却付之阙如。动车事故之于发展模式、校车惨剧之于教育体系、郭美美之于慈善事业,双汇蒙牛之于食品安全,均为亡羊补牢之机,然而时过境迁,难免意兴萧疏。
“纪念日”有感而作,拾掇故事,回访旧闻,以矫“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之失,敬请读者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