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在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现场突发爆炸事件,接连两起爆炸造成3人死亡(包括一名中国女留学生)、260多人受伤或致残。该起爆炸案被视作自“9•11”事件以来美国本土遭遇的最严重的炸弹袭击。恐怖之手越来越深入文明社会,法国、比利时,相继遭遇恐怖袭击,措手不及。
2017年以来,已有土耳其、加拿大、巴基斯坦、索马里、阿富汗、英国、俄罗斯、瑞典、埃及等多地发生恐怖袭击。
2017年4月9日,埃及北部城市坦塔市的一座基督教教堂圣乔治教堂发生爆炸,造成至少27人死亡、78人受伤。【详细】
2017年3月22日,伦敦议会大厦外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嫌疑人驾驶汽车撞击人群后刺伤一名警察并致其死亡,造成包括一名嫌疑人在内的六人死亡,约40人受伤。“伊斯兰国”(IS)宣布对本次恐袭负责。3月24日伦敦袭击者身份确认。【详细】
2016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晚间,31岁的突尼斯裔法国男子穆罕默德·拉胡艾杰-布赫莱勒驾驶一辆卡车冲进法国南部旅游城市尼斯正在欣赏国庆烟花的人群,造成84人死亡、202人受伤,其中52人重伤。(新华社)。【详细】
2016年6月11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一处同性恋俱乐部发生枪击事件,29岁的阿富汗裔美国人马迪恩(Omar Saddiqui Mateen)闯进俱乐部向人群开枪扫射。袭击开始后,马迪恩曾拨通报警电话与警方谈判,宣布向2013年制造波士顿爆炸案的查纳耶夫兄弟效忠,但没有证据表明马迪恩在发动枪击前与任何恐怖组织有联系。此次事件共造成49人丧生,马迪恩在交火中死亡。【详细】
比利时布鲁塞尔连发爆炸死伤严重
比利时当地时间2016年3月22日上午8点左右,首都布鲁塞尔发生多起爆炸,已造成2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最初两起爆炸发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机场出发厅内,不久布鲁塞尔市内与欧盟办公建筑临近的Maelbeek地铁站内也发生爆炸,布鲁塞尔地铁随后整体停运。【详细】
巴黎发生连环恐怖袭击 已致129人遇难
法国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3日晚9点左右,巴黎市区至少六处公共场所发生枪击或爆炸事件,根据巴黎检察官办公室11月15日的确认,事件共造成129人遇难,另有352人受伤。
发生在巴戴克朗(Bataclan)音乐厅的袭击最为严重。法国媒体报道称,音乐厅袭击发生后,有大量人质被挟持,警方最终发动突击,击毙了两名枪手。警方证实此地已有100多人死,11人受伤。【详细】
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嫌疑人被判有罪
2015年5月15日下午,美国联邦陪审团宣布判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嫌疑人焦哈尔·察尔纳耶夫死刑。陪审团认为,最终的裁决“量刑适度”。【详细】
美国波士顿联邦法院2015年4月8日宣布,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嫌疑人焦哈尔·察尔纳耶夫有罪,在下一阶段量刑时可能面临死刑判决。
联邦陪审团当天经过11个多小时研究后决定,针对焦哈尔的所有30项指控全部成立。由于其中有17项可判处死刑,案件将再次开庭审理,以决定焦哈尔被判死刑或终身监禁。(新华网)
对波士顿爆炸案凶手量刑推迟 避开敏感节点
对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凶手焦哈尔·察尔纳耶夫的量刑将推迟至2015年4月21日开始,这就避开了爆炸案两周年纪念日和今年的马拉松比赛日这两个敏感节点。
美国联邦法官2015年4月10日批准了焦哈尔的辩护律师要求推迟量刑阶段的请求。辩方的理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解决潜在证人的后勤问题”。(中国新闻网)
事件的发生,令人们想起十二年前的“9•11”事件,与十二前的事件相较,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同之处:一个是发生在美国乃至世界金融中心纽约,一个则发生在离繁华的纽约相对偏僻的波士顿;一个是显然经过长期的策划,并通过精密训练而实施的大规模国际恐怖主义袭击行为,另一个则似乎是仓促而成的,通过简易爆炸装置而制造的本土化恐怖袭击。
然而,两者之间却又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两起事件中被攻击的目标,显然是精心挑选的:纽约帝国大厦的象征性,世贸双子塔的美国梦标志;波士顿国际马拉松运动,则是美国每年度都要举行的一场类似古希腊时代的“奥林匹亚竞技会”,象征意义也格外显著。
由此不难推断,袭击者所谋求的,就是社会对其袭击的最大关注。社会越是对恐怖袭击显示不堪一击,或越是恐慌与消沉,或越是造成社会意见或族群分裂,就越切中恐怖主义者的终极目的,越会鼓舞恐怖分子。
美国在处理波士顿事件中显示出的成熟与冷静,救援场面中的有条不紊,及对敏感设施的加强防范,所有这些努力,显示出一种藐视卑鄙的袭击者的战略姿态,值得肯定。没有一个国家能绝对幸免于恐怖袭击,唯有成熟的态度并认真掌握恐怖袭击的规律,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打击和预防恐怖活动。(新京报)
恐怖主义一词翻译自英文的Terrorism,源于1793年至1794年法国大革命末期的恐怖政治时期(terrorisme)。广义来说,施暴者对非武装人员(平民)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威胁,将之置于恐怖的情境中,以达到某种政治、宗教、种族、意识型态目的,被称为恐怖主义。不过,因为恐怖主义定义者通常夹杂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及意识型态,因此这个词仍未通过联合国第六委员会的审议通过,也就是尚未有国际法律上的共同的定义。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包含:涉及暴力及危险行为违反联邦或州法律、企图以恐吓、威胁平民或大规模伤事件影响政府政策。美国国防部的定义则是“使用非法暴力或威胁以灌输恐怖,企图强迫或恐吓政府或社会,达成政治、宗教、意识型态目的”。
2013年4月发生在波士顿的爆炸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一时间用“悲剧”来表述,使他受到一些政治正确的批评。一天后,他改口称其为“恐怖主义行为”,主要是确定了该爆炸案符合了美国政府定义的几项恐怖主义事实:非法暴力、侵犯人民胁迫政府。【详细】
2013年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开始后四个多小时,发生了间隔几秒钟的两次爆炸,距第一名选手冲过终点的时间大概过去两个小时。
爆炸物击中终点附近一座建筑,电视摄像机画面显示至少一名选手被爆炸击倒。爆炸造成3人死亡、其中包括中国留学生吕令子,另有百余人受伤。
为应对这起突发事件,波士顿警方宣布在事发地区上空实施禁飞。与此同时,同处东北部地区的大都会纽约和首都华盛顿均已加强警戒。美国特工处增加了白宫的安保人员,对白宫周边地区实施戒严。五角大楼附近地铁站停止使用。【详细】
波士顿马拉松是世界五大马拉松之一,也是最历史最悠久的一个。自1987年开始,固定在每年的美国爱国者节举行。此次马拉松赛的参赛选手超过23000人,在爆炸发生时已有17600人越过终点线。【详细】
2013年4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称,美国政府初步认定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现场发生的爆炸袭击为恐怖主义行为,并已展开调查。【详细】
2013年4月1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公布了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两名犯罪嫌疑人的照片。【详细】
2013年4月18日晚,波士顿爆炸案的两名嫌犯,在麻省理工学院开枪打死一名警察,随后劫持了一辆汽车,并与警方交火,一人被击毙,另一人脱逃。
2013年4月19日,美国执法人员将19岁的爆炸案嫌疑人焦哈尔•察尔纳耶夫围困在波士顿市郊水镇的一艘小船上,对峙一段时间后将其活捉。【详细】
![]() 2013年4月18日,FBI公布波士顿爆炸案嫌犯照片 |
![]() 2013年4月18日,波士顿爆炸案嫌犯一人死亡一人在逃 |
![]() 2013年4月19日,美国警方缉捕波士顿爆炸案逃犯 |
![]() 波士顿爆炸嫌犯抓捕视频公开 |
2013年4月22日,美国司法部宣布,联邦检察官对波士顿爆炸案19岁嫌疑人焦哈尔•察尔纳耶夫提出指控,罪名包括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若罪名成立最高可面临死刑。
2013年4月25日,美国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说,波士顿爆炸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塔梅尔兰•察尔纳耶夫和焦哈尔•察尔纳耶夫曾计划在纽约时报广场实施第二次爆炸袭击。【详细】
2013年5月1日,美国波士顿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公布了新遭逮捕的3名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嫌疑人的身份,3人都是爆炸案主要嫌疑人焦哈尔•察尔纳耶夫的大学同学,其中两人为哈萨克斯坦籍。【详细】
2013年6月2日,美国针对波士顿爆炸案嫌犯焦哈尔•察尔纳耶夫的听证会举行。
2013年6月27日,美国联邦大陪审团同意正式起诉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两名嫌疑人中的幸存者焦哈尔•察尔纳耶夫,对他提出30项指控。【详细】
2013年7月10日,美国波士顿爆炸案嫌疑人焦哈尔•察尔纳耶夫首次出庭受审。
2014年2月12日,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对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嫌犯焦哈尔•察尔纳耶夫的审判将于2014年11月3日开庭。
2015年1月5日,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20个月后,对嫌犯焦哈尔的正式审讯终于将要启动。CNN报道称,法庭已经召集了约1200名陪审员候选人,并将从中确定12名陪审团成员和6名候补参与庭审。 【详细】
2015年3月4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在延宕数月后终于开庭审理。该案审理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陪审团决定焦哈尔是否有罪,如果有罪,第二阶段将决定他将面临何种刑罚。
从2013年7月开始,波士顿爆炸案受害者陆续获得“波士顿壹基金”发放的赔偿金,赔偿金将按从A到D四个标准发放。A级一共有6人,包括四位遇难者以及两位双腿截肢者,每人的赔偿金为219.5万美元(约1347万元人民币);B级是那些有一肢截肢的受害者,赔偿标准是119.5万美元,合格的申请者有14位。另外两种级别分别是受伤住院和受伤没有住院,赔款数额视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波士顿爆炸案的受害者可以向当地政府,以及马拉松比赛的组织方提出索赔申请,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向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及其家属提供赔偿金,必须经由当地议会和联邦国会批准,处理起来没有基金效率高。【详细】
财新记者高昱: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后,一句话在美国成为真理:“一场灾难发生后5分钟内,Twitter做出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Twitter就开始帮倒忙。”在中国,还有一句话近乎真理:“现在针对任何一个热点事件,致力于事实调查原创报道的中国媒体都不会超过五家,剩下的都是聪明的新媒体,一伺别人把菜端上桌,立刻扑上去转载,然后回过头来嘲笑传统媒体的落伍。”【详细】
清华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波士顿成立社会基金对事件受害者赔偿属于志愿行为,所用款项乃是慈善捐款。与之相比,中国在类似事件中,则多采取政府“包赔”的模式。一些事件中政府多因舆论压力做出赔偿,同时,社会反响大会鼓励政府较快做出决策,但赔偿程序和责任依然不明确,这有可能是对社会公共反应的补偿,而不是就事件本身的赔偿,这样容易造成如果事件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就没法获得及时赔偿。【详细】
财新博主徐贲:恐怖主义之所以为“恶”,是因为它对无辜生命的杀戮,因而是一种最极端的残忍。美国历史学家沃尔特•拉克尔说,“一般公认的恐怖主义的唯一特征是暴力”,但这个特征并无助于我们认清恐怖主义的特殊之恶,因为战争、动乱、监禁、死刑,都有暴力。就在为某个杀戮事件是否该冠以“恐怖”名称争论不休时,我们的视线不应该离开了针对无辜平民的杀戮和它的残忍。【详细】
新闻从来是易碎品,因而记忆往往被笔削。众声喧哗之下,媒体不免疲于奔命。舆情兴勃亡忽,制度推进却付之阙如。动车事故之于发展模式、校车惨剧之于教育体系、郭美美之于慈善事业,双汇蒙牛之于食品安全,均为亡羊补牢之机,然而时过境迁,难免意兴萧疏。
“纪念日”有感而作,拾掇故事,回访旧闻,以矫“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之失,敬请读者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