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色 > 财新周末 > 体坛 > 正文

金牌会是酸的吗?

2008年08月22日 10:57 来源于 caijing
金牌是人们关心的,金牌获得者是值得尊敬的,在美国如此,在世界上任何国家亦如此。只不过,它真的只是奥运的一部分,无法作一个国家体育成败的标尺

  8月18日中午,孙海平教练抑制不住自己的哀伤,在鸟巢的新闻发布厅痛哭的时候,我恰好在中国奥委会驻主新闻中心的办公室里。我注意到,这间办公室的一面墙,是用于张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金牌得主的“金墙”,金光闪闪,晃得人眼晕。当时的金牌数已经逼近40了,墙上的位置不多了,我真怀疑,他们也没料到中国的夺金势头会这么猛烈,墙面很可能最终会不够用。
  墙上,是一张张幸福的面容,尽管其中某位冠军刚得知失去母亲,另一位冠军惦记着失踪多年的父亲,但他们必须在此刻微笑。我在电视上看着孙海平的悲苦的脸,突然与这些笑脸产生了奇妙的联想。难道它们在说的,不是同一个事情吗?
  这比赛对他们太重要了,赢得意味着一切,输掉它则……
  我很奇怪的是,国际奥委会一再强调的“不唯金牌论英雄”,在这间办公室里没有得到体现。金牌选手被推崇备至,而其他一些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选手没有一席之地。
  我去年曾为的年刊写过一篇文章,叫《金镶玉之惑》,认为北京奥运上中国依旧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到金牌榜上,但也乐观地认为,在勇夺状元、经历高潮体验之后,他们会转移兴奋点,发现其他乐趣。
  在北京,中国金牌榜居首不是什么新闻,但这么大的优势,还是让人诧异。
  上世纪末叶,亚洲某国在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的时候,借主办者身份不光彩地争夺金牌,曾广受诟病。据我所知,中国有关方面在筹备本届奥运会的时候,提出要力戒对金牌的非正当性攫取。目前,在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并没有觉得中国有很多利用东道主身份获益的例证(并不是说绝对没有),我们之所以能像联合收割机一样到奥运会狂揽金牌,主要的原因不是东道主身份,而是我们确实投入太大了,大过别人,也远远大过自己的以往。
  在新闻中心,我喜欢和其他记者谈论一个事情:中国如此狂夺金牌,会不会引发“酸葡萄效应”,反倒让其他国家猛烈抨击中国的体育体制,到处查找体操队年龄造假的证据?尤其美国人突然失去了霸主地位,将如何自处?
  某种程度上,美国确实显得心情不爽,他们的媒体上,是按奖牌榜而非金牌榜排列国家座次的(与多数国家以金牌为参照的排法不同),这尚能保证他们在多数比赛日排在首位。不过不爽也很有限度,我没看到新闻中心的美国记者们对中国军团冷嘲热讽。
  ,更无关一个国家的荣辱。■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