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色 > 财新周末 > 体坛 > 正文

不是我们“变了心”

2008年08月06日 16:25 来源于 caijing
并非我们不再爱奥运,可能奥运有点变了味



  北京城里的人分两种,想去现场看奥运的,和不想去现场看奥运的。
  办公室里不知谁提及了看奥运的话题,某同事说:“送我票我也不去。”一时云集响应。
  可不嘛。当你经历了几个星期上下班地铁被挤得“肋骨疼”(一个朋友的原话)不说,还要在眼看就要迟到的心急火燎下排长队等待X光检查;当你踏破铁鞋希望找到价格更靠谱的出租房,却一次次被告知“奥运临近,租金只升不降”;当你下班回家正想好好休息,却有居委会大妈上门要求你出示暂住证;当你明明有车却不得不在一半的日子里去挤公交忍受拥堵……你对这一切共同的原因——奥运,很难有什么好声气。
  不过,不知道我们这些有机会在家门口目睹奥运、却对奥运不感冒的“一小撮”,会不会被其他地方的人们斥为“身在福中不知福”。最近就有同事四下求票,不惜高价,问之,答曰:父母非常想看。另一朋友父母身在山西,在奥运售票再度开放的消息传出后旋即发来短信:“奥运购票,按原方案执行。”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名“奥运狂热分子”——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圣火由水中升起时,我就在默默为北京祈祷;七年前萨马兰奇那一句“Beijing”还没出口,我绝对是电视机前最早跳起来欢呼的人之一;也跟很多跟我同龄的人一样,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盘算,如果到北京上大学,2008年时我就可以看到奥运会了!去年开始招募奥运志愿者时,我还一度为自己错过了报名机会遗憾不已。
  没错,奥运是件盛事,遭受了奥运期间种种不便的我们,在发发牢骚之余,也不得不承认,如此高规格的活动,无论是哪个城市举办,都必须付出额外的代价。既要奥运来你家,又要“享清福”,哪有那么好的事呢?况且,也确实“托了奥运的福”,政府才下了狠心治理环境、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真正让人对奥运“变心”的,也许并不是这些普通人生活中增添的不便,而是更多横加在奥运身上的东西。一场“盛况空前”的全球火炬传递,从开始的那一刻就状麻烦不断;指望借此活动宣传中国成就的人们,生生地碰了一鼻子灰,到头来发现中国的很多“友邦”并不“友”。为了营造奥运期间的和谐氛围,街边的副食店被要求暂停营业、临近市县的建设停工、曾经在这个城市挥洒汗水建起一座座高楼的农民工被劝返……
  “同心协力,奋战奥运,保证胜利!”——我家小区门口的奥运倒计时牌上赫然写道。
  ——这不是一场战斗是什么?
  没人喜欢被扯进一场战斗。也许,不是我们对奥运变了心,而是奥运有点变了味儿吧。
  就在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收到了家人寄来的奥运门票——一个亲戚参加抽奖得到的,他来北京不便,于是干脆送给了我。
  “送我票我也不去”?稍作犹豫后,我决定收回这句“誓言”。毕竟曾经对它如此期待,我们也铆了七年劲作了那么多准备——我要去看的,就是一场世界最高水平的运、动、会。
  况且,开过了这次奥运会,下次中国再申奥,不知是猴年马月了。■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