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色 > 财新周末 > 体坛 > 正文

没有专业价值,只剩新闻价值

□张晓舟/文
2008年03月14日 22:34
中国足协时至今日工作职能似乎已经改变,转变为“中国足球新闻协会”

中国足协时至今日工作职能似乎已经改变,转变为“中国足球新闻协会”

      中国足球记者的衣食父母就是中国足协,中国足协时至今日工作职能似乎已经改变,主要的任务似乎已经不是提高中国足球水平,不是什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不是什么“争奥运之类的乌托邦计划,而是转变为中国足球新闻协会,专门策划、炮制有关中国足球的能够吸引眼球乃至摘除眼球的各种轰动事件。张斌说得好:“女足现在失去专业价值,只剩下新闻价值了。”假如张斌可以把伊丽莎白和张健强请到演播室PK一番,收视率肯定千倍万倍于女足比赛,“足球之夜”节目也大可重振声威。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二人无非是被各打五十大板,各自下课走人。马元安重新出山,中国女足回到土帅时代,这都是预料得到的结局。
      伊丽莎白的执教水准肯定够呛,她一直无法让中方领队、教练信服,也无法令大部分球员信服。这完全是谢亚龙在体育总局令下一次不负责任的豪赌,病急乱投医选择了伊丽莎白。而中国女足病得再重,还享有所谓“铿锵玫瑰”美誉,有过在人民大会堂被总书记接见的革命辉煌史(中国男足当年十强赛冲出亚洲成功,仅仅得到国务院办公厅官员的接见),因而始终难免有“老子曾经阔过”的阿Q心态。再加上伊丽莎白完全是一个不通人情世故的女人,她怎么可能跟张健强、王海鸣这样一班世故的中国男人搞好关系。
      这不,在中国男足第九次冲击世界杯之前,领导搞出一个福拉多+杜伊的双轨制,把球迷、媒体、球员和他们自个儿都折腾得欲仙欲死,不亦乐乎。而在玫瑰不再铿锵的时候,这个高屋建瓴老谋深算的“中国足球新闻协会”又奇招迭出,活活把一个既没成绩又没群众普及性和基层基础的运动项目弄得风生水起好戏连台。一个普通球迷可能根本就懒得看中国女足的比赛,但他想不知道女足那些烂事都难。
      奇怪的是,以这种能被日本连灌三球的“亚洲二流”都谈不上的表现,却肩负“世界一流”的争牌、乃至夺金重任,现实与目标的巨大反差导致中国女足现在最大价值就是给更多的闲人提供更多的谈资。一支踢成这样的球队还能日复一日豪霸报纸版面,这简直像是领导精心策划的阴谋。这个阴谋的目的就是为中国社会提供一个最为通俗易懂的“中国式管理”和“中国式人情世故”的世纪大讲坛。中国足球不惜为此牺牲成绩,撕破脸面,杀身成仁,就为了让大伙好好看笑话。为此,媒体和球迷不惜浪费地球珍稀的口水资源——对地球而言是珍稀,但中国似乎还是富余泛滥的。
       既然我们的足球达不到游戏的境界,那就用文字游戏吧。比如,多曼斯基就是“多慢司机”,而拉杜(福拉多+杜伊)只能沦为“拉肚”,杜伊和伊丽莎白都有一个“伊”字,就是这个香艳消魂的字儿弄得媒体成天为“伊”消得人憔悴,成天拿一个“伊”字做一些娘娘腔的标题和文章。
       伊丽莎白是该走人了。但与其说她是一个笑话,还不如说她只是一连串关于中国女足的笑话奇谭的一个有点无辜的落水者。更大的笑话当然是足协,是他们因为多曼斯基的有限成功而一根筋地认定伊丽莎白可以复制前任的成功,而在发现看错人吃了亏之后又不忍抽自己的嘴巴,直到发现自己的嘴巴已经肿成西瓜。
      这样一个越来越缺少群众基础、越来越成为无源之水的运动项目,只能依仗举国体制强行硬撑。但在一个积重难返的体制下,每一个责任人似乎都可以推卸责任,缺少的是一个具备基本的“问责制”的体制。“人治”没有“问责制”的制约,只能导致恶性循环的内耗。张斌这句“女足已经没有专业价值,只剩下新闻价值”堪称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这句话引申开去何止局限于女足局限于体育。在这样一个“业余社会”里,专业价值处在随时随地损耗中。更可怕的是专业价值和新闻价值成反比,专业价值越小,新闻价值就越大。
      还好,没人要求封锁女足丑闻。所以,女足闹剧一演到底,让人们借以看清自己所处社会的更多真相。■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