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色 > 财新周末 > 人文 > 正文

告别代人写信的日子

陈开心/文
2008年03月10日 11:16
路通了,电灯亮了,茶叶核桃拉出去了,文明和信息传进来了

路通了,电灯亮了,茶叶核桃拉出去了,文明和信息传进来了

  20世纪80年代初,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名叫沿河的小学任教。
  初到沿河,感觉很是新鲜:路是石头路,山是石头山,墙是石头墙,连房子也是石板房。小河溪水清清,学校周围杂木成林。湛蓝色的天空下,鸟儿欢唱,时飞时落。夕阳照在石板上,亮闪亮闪地,很是耀眼。虽然地处深山老林,倒也觉得景色优美,环境宜人。
  初涉社会,很多事情都与自己的想像相差甚远。就是这么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它居然是知识的荒漠,贫困与落后也像山一般沉重。
  9月份开学,我对沿河小学服务的六个村社,100多户人家近千人口作了文化普查,结果叫我深深地叹了几口冷气。在所有人口中,填着初中文化程度的只有两人,其他都是文盲和在沿河小学读完三年级的半文盲。就是那两位填初中文化程度的,其中一位只入学了几天,就嫌学校管得太严,卷起行李回家了。另一位也没有坚持到毕业,因为没有同路的伙伴,觉得在学校里势单力薄,受其他同学歧视,父母也不放心,也就辍学了。事实上,全乡就那么一所中学,从沿河到中学相隔近百里,能考上入学就不容易,能够坚持下来就更难了。
  闭塞的山沟里,很少有绿色使者涉足,好像这几个村社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仔细观看地形,以河边的学校为中心,两边山坡上的六个村寨围成一圈,活像一个灶窝洞,那走出寨子的丫口就像添柴凑火的灶窝口。的确,我到沿河小学三年,从没见邮递员进过村寨,就是我的几封信件,也是邮递员托赶集的老伯捎去的。想来也是的,这几个村子既没有人在外当兵,也没有人在外工作。祖祖辈辈攀亲成家,也就是河东嫁给河西,河西去娶河东。你穷我穷大家穷,门当户对来去相当。哪来什么邮件可送呢?
  又过了两年,这寨子不知不觉地热闹了起来,许多年轻人不甘寂寞了,不顾长辈的世俗眼光了。首先是胆大包天的大姑娘竟敢跟偶尔闯入寨子里的山东、河南、安徽男人私奔。接着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勇敢地走出灶窝口,到城镇去打工,去领略外面那精彩的世界。这下子,我可忙了,许多外出的人都寄信回家,可家里又没有能读信复信的人。很多老伯大婶总是手拿几页揉得皱巴巴的信纸,来找我给他们读信后又替他们复信。
  每当我展开从远方邮来的同样皱巴巴的信笺,我不敢开口就读。因为那信哪叫信啊!格式不对且不说,开头称呼就闹笑话:称父母亲是“亲爱的”,谓弟妹却用“敬爱”一词。一封信只言片语,却满篇的错别字。猜着读,估着看,基本把大意弄清了,才敢向老伯大婶说明信的内容。老伯大婶知道儿女们在外平平安安,悬在空中的心算是落了下来,不但脸含笑意,还深深地舒上一口气。在老伯大婶请我替他们复信的时候,我总少不了要加上几句自己的意思,要他们在外多学知识、多学技术、早日回来,开发家乡的资源,带领乡亲们走脱贫致富的道路。
  为了减轻自己替人写信的负担,本来在别的地方四年级才教的应用文,我三年级就开始教。从格式到称谓,从祝语到落款,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先让孩子们试写,再让他们给在外的哥哥姐姐写。写好后,又教他们写信封,再教他们贴邮票。就这样,一封封孩子们自己写的信通过绿色使者投向城镇,交到异乡游子手中。那些私奔到外省的姐姐和到异乡打工的哥哥,收到弟弟妹妹亲手写的书信,个个都感动不已,并纷纷致信,教导弟弟妹妹们要好好学知识。有的还向弟妹们讲述由于自己知识水平低,出门在外常常闹笑话,还经常受人捉弄的事情。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沿河小学已不再是只教到三年级的小学了。学校的石板房已换成砖瓦房,石墙洞已变成玻璃窗。那些外出打工的游子,学到了技术,没有忘记家乡。他们纷纷回过头来,又进入“灶窝”,种三七,栽天麻,饲养牲畜,发家致富。富起来的人们都认识到只有学文化、懂科学才是摆脱贫困的好路子。因此,他们舍得捐款,舍得投资。使80年代初只有30多个学生一名教师的初小发展成为近200名学生10多位教师的完小。
  到了90年代末期,沿河这地方的青年已经扫除了文盲半文盲。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渐渐地,小学毕业就可直接升入初中。寨子里初中生多了,高中生也不少了,考入中、大学的也有了。那种读写书信得请人帮忙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更可喜的是,村民们能够从封建迷信中解脱出来,纷纷订阅时事报刊和农村科技快报,使得绿色使者不得不背上邮包门跑沿河,为那些随时需要了解国家政策,利用科学技术发家致富的人们服务。
  如今的沿河,山还是那座山,但已经变成了茶山,核桃山;寨还是那山寨,但已经变成了生态寨,文明寨。路通了,电灯亮了,茶叶核桃拉出去了,文明和信息传进来了。那种读信也要请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