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色 > 财新周末 > 人文 > 正文

中国“民”字号银行出世

2008年03月03日 19:45 来源于 caijing
宏观调控不是回到计划经济,而是要建立健全市场经济。因此,我觉得办一家民营银行的想法与整个大形势是相吻合的



  我创办民生银行,可以说是“受人之托”办银行。
  改革开放以后,形势在逐步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初,民营经济已经初显成果,作用比较显著了。任何企业在发展中都需要补充资金,但民营企业却连经营所需流动资金都经常发生困难。
  1993年10月工商联换届,我当选为主席。当时听大家谈到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借贷无门”就是其一。后来,我在大会上讲了一段话,说承蒙大家选我当会长,愿与大家一起做几件事,其中就提到可以办一家银行,着重帮助民营企业融资。其实,我对银行并不很熟悉,只是大家提出问题,我就提了个办法。你问我有什么想法,就是“受人之托”吧。当然,我也看到了大形势:宏观调控要依靠经济手段,最重要一环是金融,所以,要搞金融改革。另外,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11月23日,我摔了一跤,诊断是压缩性骨折。我躺在床上想,话说了总要去于吧。所以,我约了几个过去搞银行业务的老朋友出主意,由我出面提出一个办法,要求由工商联牵头组织一家民营企业投资为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2月30日,我以个人名义给朱镕基同志发出这封信,当时他是副总理兼人民银行行长。1月1日,朱副总理就批了,大意是请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考虑是否可以试办。第一步就这样走出来了。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 1995年6月正式筹备,1996年1月民生银行就开业了。  
  虽然是中国最大综合性金融集团的创办人之一,而且同时还担任着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和证券交易研究设计中心理事长,可我觉得办银行只是“小学生”。
  当初筹办民生银行时,曾经说股本金有30亿,可到正式开业时只有13.8亿。为什么会少了这么多?外面传说是一些民营企业家不愿入股了。其实,传说中有很大误会成分。事实是,民生银行筹办,正逢1994年商业银行法公布,我们的全部筹备工作都是依法办事。当时人民银行就特别强调,办银行必须拿企业自己的钱,不能靠借银行或其他人的钱来充当资本金。最初我们向工商联会员内部招股的时候,认购相当踊跃。商业银行法规定10亿元就可注册一家银行,可一轮认购下来有30个亿。当时我就觉得有水分,大家都说没钱,怎么一认购,那么多钱就出来了?带了个大问号。到了1995年年初,我作出决定,办银行的钱要到位。这时,人民银行派了会计师一家家查账,如果不是自己的钱就不能入股。这样相当一部分人不认购了,30多亿减到20亿。后来经过核查,最后确定可入股的资本金为13.8亿,都是民营企业家自有富余资金。30亿就是这么变成13亿多的。
  关于民生银行行长的人选,外界也曾有种种猜测,主要是对“官定”还是“民定”特别关心。选行长确实拖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也曾考虑再三。这里,行长人选有几个条件。首先要懂银行业务,专业水平比较高。再就是人品必须稳健可靠,因为银行风险性很大,要在稳健中开拓。三是民生银行是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还要考虑知名度,而且民生银行有“中国”字头,必须拿到国务院去批,所以,人选的资历也很重要。人们喜欢议论“官定”、“民定”,当时我确实认为,在国内办事情,还应当是人民银行认为合适的比较好,他们对人的情况也比较熟悉。所以曾经请人民银行帮助物色人。当然朱副总理也一再强调,他们只是提供参考人选,最后还要由我们的董事会来定。在此过程中,也有些人经推荐想来当行长。在各种推荐来的人选中,也有的能符合我们的条件,但本人兴趣不是很大。所以,一直到筹备组成立,行长人选还是没有定下来。
  首任行长童赠银,并不是人民银行推荐的。我和他虽然都在中国经济界工作,但两人过去并不相识。通过别的渠道,有些人提了这个建议。我觉得他综合条件不错。他1948年考入浙江实业银行做练习生。在私营的商业银行干了四年之后,童赠银又于1953年到公私合营银行任职,后进入人民银行。1965年调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厅做秘书。至70年代后期,童赠银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发行局副局长、会计司司长。1985年,他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93年8月又调任国务院证券委副主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1995年7月的一天,我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蒋明宽到了上海,打电话约童赠银一起吃顿饭。
  童赠银后来说,他以为要谈什么与股票上市相关的业务。蒋明宽开宗明义:“经老是特地为你来上海的。经过不少朋友推荐,想请你担任未来的中国民生银行行长。”
  接着,我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童赠银当场表示了两点意见,一是过去做过多年银行现在又接触证券,如果有机会选择,的确更愿意做银行;二是自己所处的位置是“身不由己”,还要由上面定。
  第二天,我回到北京,直接找到了国务院主管金融的副总理朱镕基。三天后,经过国务院领导正式签发的意见被送到童赠银手中。这样,61岁的童赠银离开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职位,主持筹备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正式开业。我为董事长,童赠银出任行长。
  成立后,民生银行的发展速度比其他几家新办银行最初的发展都要快一些。在机构和规模上,一年之内就取得了很快的进展。至于业务开展,本来1996年的计划是36亿存款,到9月底已经有了33亿多。资金用得也不错,买国债、放款、同业拆借都有一定比例。北京地区年底完成40亿存款没有问题。民生银行的机构设置,思路是要彻底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完全按经济区域做,比如上海分行可以在江苏设支行,广州分行也可以管到广西。总的来看,根据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支机构不一定太多,今后如何发展,网络怎样建立,都要随着情况发展变化。至于发展目标,我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过,经过十年进入国内大银行之列。所谓大银行,资产当然应当具备相当规模,另外靠本身服务与经营水平,建立起高效率商业银行的信誉。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了。
  当时,我就提出,银行股东的收益光靠分红不行,关键还是资产要增加。如果赚了就分,老是13.8亿,银行怎么长得大呢?股东的收益可以通过股本升值来体现。当然,增值部分如何变现?也不能只留在账面上,图个“纸上富贵”。变现的办法可以是发一部分,也可以搞股权转让。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银行股票上市。后来,它如我所愿,顺利上了市。
  现在回想起来,创办一家新的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困难,我觉得还是人才不足。当时,我们请了个顾问,是香港恒生银行的前任副董事长兼总裁。他来讲课的时候说到,选择行员有三个最基本的标准,一是可靠,二是用功,三是能力。他解释说,银行业的人不可靠就非常可怕;而且如果不用功,那么有能力也只是到此为止了。当然第三点还是要能力。我听了很受启发。谁都能想到这三者很重要,可秩序怎么摆?他的看法有道理。合适的人才是最难找的。当时,有关银行资金计划、信贷管理、经营发展、金融科技、财务会计各方面人才我们都需要,我觉得既要有专才,又要有通才,主要需要的是中高级管理人员。

  经叔平:1993年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主席,后出任中国民生银行首任董事长。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