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色 > 财新周末 > 人文 > 正文

第八个意义

□黄集伟/文
2008年01月18日 20:53
显而易见,杨振宁夫妇的新书其传播内容与传播事实本身已是两张皮



  上周,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如期落幕。此前的一个寻常周末,1957年诺奖得主杨振宁作品集《曙光集》由三联书店出版,新书发布会隆重举行。在中国出版界,并非每本书都可能拥有一个专门的发布会的,正如在所有中外文学史教科书上,并非所有作家都有幸占有一章。更多的作家在文学史教科书里只占有一节,或更小,只占三五行,只占三五句。

发布会
  我念大学那会儿,有一天,忽闻现代文学著名作家萧军人在北京站。萧军是我的偶像之一。我慌忙奔赴北京站,与偶像如期见面。那时,在我念功课的那本“现代文学史”教科书里,“萧军”只有短短的几行……不知深浅的我将如此“遗憾”面陈萧军……没想彪悍的萧军压低粗嗓说了一句:“那,那你应该把那一页翻过去!”
  如你所知,杨振宁显然比萧军幸运。无论从哪种角度说,如果是在文学史教科书里,杨振宁不仅可能占据一章,他的《曙光集》也自然担当得起一个专门的发布会。诺奖得主的身份暂且放到一边不说,仅就是该书的内容而言,其重要性或许并不在其当年与李政道博士合作一起推翻“宇称守恒律”之下……与那个伟大的发现比,毕竟这本书内容的寻常化与其编译方式的夫文妻译,更利于让一个科学家走进公众视野。
  于是,发布会上传递的信息迅速成为将最近十天里各类传媒新闻版面上的头条。可供玩味的,除去诸如“杨振宁出版《曙光集》首度披露允许翁帆再婚”、“杨振宁翁帆学会欣赏彼此珠联璧合造《曙光集》”、“说了实话!翁帆坦言她和杨振宁之间仍存在代沟”之类喧宾夺主的标题外,这条通常位居“出版文化新闻”位置的消息,也几乎一边倒地被挪移至诸如“明星全接触”、“偶像零距离”、“情感方程式”之类娱乐专版。

两张皮
  显而易见,一本诺奖得主的新书其传播内容与传播事实本身已是两张皮。据出版方发布的基础信息显示,“《曙光集》一书精选了杨先生及其友人所写的五十多篇文章,包括论文、演讲、书信、访谈、散文等,其中约一半文章未曾结集出版,很多篇目也从未发表过。全书涉及杨先生深刻的科学观点、独特的社会见解和丰富的个人情感,既展现了二十世纪一个人的历史和一个学科的历史,也反映了二十世纪一个民族的浴血重生的历史”……
  简析这段文字,可以发现,如上“重要信息”在其最初的传播过程中已被悉数过滤殆尽,它被一种过年般的喜悦状态悄无声息地置换为了“八卦新闻”乃至“娱乐消费”。此时此刻,公众感兴趣、留有瞬间印象的,不再是家国大业浴血新生历程中一个中国科学家的奋斗与坚守,而只剩下了诸如老少恋之类的花边、花絮、花架子。
  在所有关于本书的信息传播里,杨氏夫妇的婚姻生活成为了真正的“焦点访谈”。在通常不过千字文的本书消息里中,“三四十年后,大家一定认为这是罗曼史”(杨振宁语)成为热辣新闻眼。而“次辣”者,则是该书中自主披露的两人婚后的一段对话——杨振宁曾跟翁帆说:“将来我不在了,我赞成你再婚。”而这段对白的“脚注”是杨博士的另外一段话:“赞成你将来再婚,是年纪大的杨振宁讲的;年纪轻的杨振宁希望你不再结婚。”
  坦率地说,这段热辣新书消息在中国书业名人图书中确不多见:它有率性的坦诚,也有难得高调、磊落的陈白乃至一些稀罕的来自一个老理科生的幽默。它的潜台词也许是:既然大家都一对名人夫妇的未来关注备至,那么无妨公而开之,将这桩婚姻的前世今生和盘托出……看你们还说什么?不过尽管如此,我仍然相信,作为一本诺奖得主新作,《曙光集》本来有十大意义,可在其传播过程中,现在确实只剩下了“第八个意义”。如此娱乐暴力令人警醒之余,也有无限悲哀:这个社会包括你我,我们是否就是要这样一直“八”下去?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