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OECD经济学家:法国经济为何竞争力不足?

特派巴黎记者 张翃 05月28日

额格尔特认为,法国在创新、教育、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未能达到经合组织认为的“最优做法”

MIT经济学教授:国家缘何失败?

特派华盛顿记者 倪伟峰 05月17日

Daron Acemoglu认为,国家会失败是因为它们的制度,即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出问题了;好的制度鼓励创新和繁荣,坏的制度最终遏制发展

法国投资推广大使:中国企业去法国投资的理由

记者 李增新 实习记者 于华杰 05月14日

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海外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法国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对研发创新的支持政策,以法国为起点开拓欧洲市场

哈佛教授怀默霆:是什么让中国人不满意

特派伦敦记者 张翃 05月10日

他的研究发现,毛时代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平等主义”;对现有贫富差距最不满的,恰是处境相对较好的人。横向比较,中国人对整个贫富差距的不满程度,似乎远小于其他转轨国家

OECD经济学家:欧洲不必放弃对公平社会的追求

特派巴黎记者 张翃 05月09日

大打“增长”牌的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是否意味着欧洲该转向效率优于公平的模式?巴恩斯认为,欧洲选择了公平优于效率的目标并不错,只是手段出了问题,其中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可为增长创造巨大空间

丹麦贸易部长:不担心与中国做生意

特派华盛顿记者 倪伟峰 05月04日

奥尔森说,现在丹麦投资的中国企业有60家,力争5年翻倍;不反对中国企业收购丹麦风电公司;将在欧盟“碳税”问题上坚持立场

阿拉德:西班牙改革正在过大关

特派马德里记者 张翃 05月02日

西班牙学者阿拉德教授介绍,因为有大刀阔斧的劳动力改革、银行体系对不良资产的谨慎应对,西班牙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危险

印度计委副主席:中印经济发展道路殊途同归

记者 李增新 实习记者 于华杰 04月27日

阿卢瓦利亚说,中印经济在根本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两国都在向更完善的市场经济迈进,经济会变得更加开放,彼此间的合作机会越来越多

万事达卡CEO彭安杰:电子支付推动消费与内需

记者 马克 宋元元 04月26日

现金和支票仍占支付市场85%的份额,如何将其转为电子支付?中国市场在这一转变中,兼具吸引力和战略地位

傅思途: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从长计议

特派伦敦记者 张翃 04月24日

市场发展需要五至十年时间,但在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之前已经有大量市场机会。热钱担忧消除后,中国资本项目自由化可能加速

哈佛教授:中国在非洲投资石油的两个问题

特派波士顿记者 倪伟峰 04月20日

中国投资者对投资地的政治风险评估不足;中国在这些投资中带入了过多自己的工人,在当地制造了许多敌对情绪

苏巴基:欧债危机远未结束

特派伦敦记者 张翃 04月16日

结构性改革固然能产生增长,但三五年太长,只争朝夕。欧元区需要用行动来实践其维持货币同盟的诺言

爱尔兰总理:相信欧元

见习记者 张远岸 记者 黄山 04月06日

要成为首个走出纾困地位的欧元区国家,爱尔兰要做的很多,公投财政契约是第一步

钱德勒:欧洲将采取“三不”原则

记者 张环宇 03月27日

即不会发行欧洲债券,不会让欧洲央行扮演“救世主”角色,也不会让欧元区解体

张炳良:香港未来是“中国的全球城市”

特派伦敦记者 张翃 03月23日

香港知名学者张炳良认为,特首换届后,政治格局、政府和商业的关系上不会有大改变;多年来,香港的经济发展没有产生足够的“涓滴效应”惠及底层,政府可适当地干预

精彩对话
范剑平:中国经济必须转向创新驱动型
财新记者 李雨谦

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刚刚开始,还不能说已到了“新常态”,不能把减速当作“新常态”;预计2011年到2020年,10年的平均增速会落到7

郁亮:万科在白银时代怎么活
财新记者 李雪娜

遍地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再,白银时代竞争更为激烈,个位数的增长速度将成为常态

杨森制药:希望中国药物审批能更有效率
财新记者 薛健聪 实习记者 余翔

希望中国政府可以增加人员和提高专业水平,使药物审查的过程更加有效率

德国大使:中国加强法治越快越好
财新记者 陈沁

加强法治既是经济的基础,也是建立信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