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IMF副总裁张涛:新局面呼唤新对策

驻华盛顿记者 李增新 实习记者 蒋梦婕 10月13日

复苏背景下应思考长期和新出现的问题,IMF正引领对策研究,中国应积极参与

AMRO主任:打造值得信赖的区域性金融机制

驻东京记者 陈立雄 实习记者 杨睿 05月11日

2016年,AMRO向国际组织转型,这也标志着东盟与中日韩(10+3)成员在升级和加强10+3金融合作时共同付出的努力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顶峰资管CEO:资管行业面临最大的挑战

记者 王宇倩 04月25日

亚洲最大资管公司的诞生,伴随着全球从主动式管理到被动式管理的资金迁移,“我们必须顺应这个趋势”,“先发制人,并且保持足够的耐心”

天津海河产业基金王锦虹:政府引导基金的商业逻辑

记者 董兢 04月24日

带有浓重政府色彩的引导基金,如何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营?数百亿元财政资金怎样发挥引导效应,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财新记者专访了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锦虹,请他介绍海河产业基金的运作情况,以及对行业的诸多思考

奥奇-齐夫资本基金经理:房地产是长线投资

驻华盛顿记者 李增新 04月05日

美国知名房地产基金管理人认为,无论处于经济周期的何种阶段都有好的投资机会,关键是对具体行业的理解及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MIGA副总裁:海外投资如何规避非商业风险?

记者 卿滢 02月28日

中国私人投资者更年轻,对发展中国家市场有更多理解,这对于他们的投资是有益的;同时中国海外投资需要更多地融入当地规则,规避非商业风险,维持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瑞典央行副行长:两年内决定是否发行数字货币

记者 王力为 02月08日

在瑞典,考虑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货币及支付体系已有怎样的发展?落实数字货币发行有哪些考量,挑战何在?

Lendit创始人:金融科技会否使中国债务风险加剧

记者 张琪治 02月07日

相对更危险的债务不是企业债务,而是个人消费债务

华夏邓白氏曹小宁:中资企业如何取信于国际市场

记者 张宇哲 12月15日

中国目前的企业征信业务也就十亿元左右;征信市场是非常有限的市场,最终的发展结果是自然垄断,一个国家仅存几家,再如国际上的企业征信业务规模也就三四百亿元

英央行高级顾问: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英国经验

记者 王力为 09月20日

中国银行即将在伦敦发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绿色资产担保债券,这意味着G20的政策倡议已经马上驱动私人部门行动,让中国金融机构去思考、借鉴其他国家的绿色金融经验

天津银行刘刚领:银行资管如何告别野蛮生长时代

记者 刘彩萍 08月16日

非标仍是25万亿银行资管的核心资源,但怎么做才算构建了核心投资能力?

中国银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黄党贵:如何助力跨境并购

记者 吴红毓然 霍侃 08月10日

中资金融机构要扩大跨境并购融资,怎样才能遴选好项目,并控制风险、分散风险

李剑阁:要恢复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记者 王力为 07月05日

要恢复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和实体经济衔接起来,否则都是炒作资金进进出出

印度财长:挑战多重 内需为重

财新记者 王玲 06月27日

全球复苏乏力持续,美联储加息、油价走势、中东地缘政治风险、中国金融市场波动以及增幅放缓等外部挑战下,印度改革强调内需

蔡芦杰:亚投行可缓解基建政治风险

记者 王力为 06月22日

私人部门可用于基建投资的资金量远大于政府和多边银行,同时需要MDB的软实力和交涉能力

精彩对话
范剑平:中国经济必须转向创新驱动型
财新记者 李雨谦

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刚刚开始,还不能说已到了“新常态”,不能把减速当作“新常态”;预计2011年到2020年,10年的平均增速会落到7

郁亮:万科在白银时代怎么活
财新记者 李雪娜

遍地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再,白银时代竞争更为激烈,个位数的增长速度将成为常态

杨森制药:希望中国药物审批能更有效率
财新记者 薛健聪 实习记者 余翔

希望中国政府可以增加人员和提高专业水平,使药物审查的过程更加有效率

德国大使:中国加强法治越快越好
财新记者 陈沁

加强法治既是经济的基础,也是建立信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