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返回
财新传媒

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一周年

时间:2018年11月26日
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一周年
人民网11月26日报道,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停薪留职)在一次会议上宣布,一对基因编辑双胞胎于11月在中国出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意在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毒感染,如果成功,她们将成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此项研究因技术、伦理、透明度等问题引全球舆论一片哗然。试验公开后,多家机构撇清关联。
最新进展

  研究:“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的健康将如何

  通过修改一个基因,使新生儿可天然抵抗艾滋病毒感染,这一“基因编辑婴儿”设想在被批判罔顾技术限制、违反伦理法则后,其实效再受挑战。《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期刊近日发表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指出,若贺建奎的试验结果达到预期,即使被“编辑”的婴儿获得艾滋免疫,她们的死亡风险也极有可能大幅提升。【详细

  调查结果

  据新华社消息,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透露,该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详细

  “基因编辑婴儿”试验被指失败 贺建奎注册申请遭驳回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 ChiCTR)发布说明称,贺建奎、覃金洲两名研究者的临床试验“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补注册申请,已被该中心驳回。从2018年11月30日起,该试验的进行状态更新为“中止或暂停”。【详细

  中国医学科学院发表对基因编辑婴儿出生事件的声明

  2018年11月2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关于基因编辑婴儿出生事件的声明:我们反对在缺乏科学评估的前提下,违反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开展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临床操作。在发展迅速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学术共同体更应强调遵循技术和伦理规范,开展负责任的医学研究与应用,维护国家科学形象,维护人类生命的基本尊严,维护学术共同体的集体荣誉。

纪念理由

  贺建奎称,如果成功,试验中降生的双胞胎将成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且不论已有专家和研究认定试验失败或对试验结果存疑,单是基因编辑本身所面临的伦理挑战就备受争议。基因操作对于后代和人类社会的隐患尚无定论,应禁止此类研究是法律界和科学界的共识。

  然而到目前为止,该违规试验的责任主体不明,尚无消息指出贺建奎已受到法律制裁。医学临床试验研究伦理审查不严格、违规处罚轻微等问题浮出水面。2019年8月22日,《基本医卫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三次审议,其中新增规定,违反医学伦理规范应负法律责任。

贺建奎其人

  2006年,贺建奎毕业于中科大近代物理系,2010年获得美国莱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

  2011年至2012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博士后,回国后一直担任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2018年11月26日校方回应称贺建奎早在2月已停薪留职。

  贺建奎集科学家、高校教授和商人三重身分于一身,据工商数据显示,贺建奎目前在8家与基因相关的公司参股或担任高管。

  在伦理学方面,贺建奎提出了治愈性辅助生殖的伦理原则,包括悲悯之心、有所为更有所不为、探索你自由、生命需要奋斗、促进普惠的健康权。从科学角度,他指出现在基因编辑的门槛比干细胞保健类治疗高得多,需要明确的资质。

  除此之外,贺建奎还在会议讨论中表示科学家应该出来发声,让公众了解基因编辑,而不能把责任都推给政府,比如基因编辑不会让大家长寿等信息。“讲出来就没有什么丑的,就不存在黑暗的地方让商业公司来做。”

试验过程

  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贺建奎通过他人伪造伦理审查书,招募8对夫妇志愿者参与试验。为规避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得实施辅助生殖的相关规定,策划他人顶替志愿者验血,指使个别从业人员违规在人类胚胎上进行基因编辑并植入母体,最终有2名志愿者怀孕,其中1名已生下双胞胎女婴“露露”“娜娜”,另1名在怀孕中。其余6对志愿者有1对中途退出,另5对均未受孕。

  他们先对父亲进行了“洗精”操作,即将精子从精液中分离洗出,由于HIV病毒仅存在于精液中,洗过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时可避免病毒传播。

  从贺建奎披露的结果看,此次基因编辑结果并不成功,且对两个孩子影响未知。有专家认为,该研究或把编辑失败的孩子当成“小白鼠”。【详细

基因编辑的伦理边界

  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强调,对体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与现在大家接受的各种治疗方式一样,只影响个人,“一般来说不会影响生殖细胞,也就不会遗传、扩散。”而生殖细胞如果变成婴儿、变成成人,结婚后将与其他人的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后代,会遗传给他人。基因编辑的后果将扩散,进而影响人类社会。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博士张迪告诉财新记者,即使该试验通过了前述医院的伦理审查,仍然面临重大伦理挑战。根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以生殖为目的对人类配子、合子和胚胎进行基因操作都应禁止,“(这个试验)明显违反了规范,当时的伦理委员会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此外,张迪表示,基因编辑是否会“脱靶”,伤害其他基因,或对于子代是否有影响,目前都无法确定。

  美联社援引一名美国科学家的观点称,这类试验在美国是禁止的,原因在于其修改的DNA可能会在代际间传递,并有伤害其他基因的风险。而一些主流科学家声称这一试验太不安全,甚至有部分人称其为“人体试验”。

多家机构撇清关系

  斯坦福大学“基因编辑”事件调查结果:本校无人参与

  美国斯坦福大学声明称,经调查,该校教员均未参与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研究。【详细

  找不到的责任主体

  根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公开的信息,该研究项目于2018年11月8日在该平台补注册,项目负责人为贺建奎,研究实施负责单位为南方科技大学,主办单位为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注册信息显示,该研究项目通过了前述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其展示的批件中,签注了“符合伦理规范,同意开展”字样,共有七人签名,为首的为该院口腔科医生黄华锋。

  但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等相关方均公开撇清与该研究的关系,这导致试验负责主体成疑。

各界反应及言论
各界反应及言论
处罚及立法

  多名法律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贺建奎的行为存在明显违规,只是由于中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较为滞后,其最终可能受到的处罚轻微。

  从程序角度看,该研究的知情同意、伦理审查、备案流程等均涉嫌违法,违反包括《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等等。

  这些规定主要针对机构违规行为,被多名法律界人士诟病处罚过轻。责任主体到底是谁还搞不清楚。【详细

  到目前为止,尚无消息指出贺建奎已受到法律制裁。

  基本医卫法草案三审:试验违反医学伦理要负法律责任

  临床试验违反伦理规范,将来或需接受严厉的法律制裁。2019年8月22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三次审议,其中新增规定明确,在开展医学研究或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违反医学伦理规范应负法律责任。【详细

财新网相关报道

  基本医卫法草案三审:试验违反医学伦理要负法律责任

  研究:“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的健康将如何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二读 何以规范人体基因胚胎试验

  斯坦福大学“基因编辑”事件调查结果:本校无人参与

  记者手记|基因编辑严监管之后,不应放弃对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卫健委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结果

  特稿 |“基因编辑婴儿”失败后

  贺建奎再遭点名:《科学》杂志评其试验为年度“科学崩坏”

  贺建奎入选2018《自然》十大人物 被称CRISPR流氓

  “基因编辑婴儿”试验被指失败 贺建奎注册申请遭驳回

  贺建奎获3亿元投资 投资人包括“莆田系”和美医疗股东

  基因编辑婴儿风波与贺建奎其人

  贺建奎现身回应基因编辑婴儿 学者质疑医学领域倒退

  贺建奎现身香港学术峰会 称事件发展出乎意料

  深圳罗湖人民医院否认涉“基因编辑婴儿” 但与贺建奎有合作

  近140名艾滋病防控专家联名谴责“基因编辑婴儿”项目

  科学家: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突破红线 有违科学伦理

  专访张锋:基因编辑婴儿不能与试管婴儿相提并论

  “基因编辑婴儿”牵头人贺建奎遭质疑 多家机构撇清关系

精华评论HOT
    最新评论NEW
      首页经济金融公司政经世界观点mini博客图片《财新周刊》《中国改革》视频English
      gotop3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取消
      发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