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四周年

时间:2012年10月11日 地点: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57岁的中国作家莫言,评委会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莫言成首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时隔三年,屠呦呦分享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项,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获诺奖。

本期责任编辑:张焕平 张艾华 邱祺璞

最新进展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英国、日本两位科学家由于在对抗传染病上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由于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疗法分享该奖项一半的奖励,是继莫言后又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项的中国人。

  抗疟药物青蒿素,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得到国际认可的原创科学成果之一。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声明中说,屠呦呦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523工程的带头人,该项工程由中国政府设立,旨在寻找有效的抗疟药物。她和她的团队对能退烧降温的植物提取物进行了检测,并确定了其中能够抗击疟原虫的有效成分。【详细】

加拿大女作家门罗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北京时间10月10日19点,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82岁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颁奖词将门罗介绍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master of the contemporary short story)。

  门罗是2009年布克国际奖获得者,三次获加拿大总督奖。主要作品有《快乐阴影的舞蹈》(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女孩和女人的生活》(Lives of Girls and Women)、《你认为你是谁?》(Who Do You Think You Are?)等。【详细】

2000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回顾

   2000年以来,有4位女性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们分别是2013年爱丽丝•门罗、2009年赫塔•缪勒、2007年多丽丝•莱辛和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其中多丽丝•莱辛是诺贝尔文学奖最年长获得者,获奖时已88岁。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是2000年获奖的法籍华人高行健。 【详细】

纪念理由

  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各种与莫言和文学相关的话题,将民众早已远离的视线,又拉回到中国文学身上来。中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们,再一次通过热点事件,受到公众的关注。很多从不知道莫言的人或很久不看文学作品的人,表示打算去找莫言的作品来看看,这对已边缘化的当代中国文学,无疑是一个机会。【详细】

  对于一名真正的读者来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否,都不妨碍他/她的自由阅读和理解。而作家的核心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成就上,而不是他的个人道德上。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可以促进、加深世界其他国家读者对中国文学的了解和理解,其中的辐射,可以影响到其他的作家身上,这才是诺贝尔文学奖背后更深远的意义。【详细】

莫言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1967年辍学务农。1976年2月入伍,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他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81年起,莫言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酒国》《檀香刑》《丰乳肥臀》《蛙》等11部,中篇小说《爆炸》《透明的红萝卜》等20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冰雪美人》等80余篇,还创作了《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话剧、电影文学剧本等。他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外文100多种版本,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详细】

所获奖项

热议与反响

  莫言获奖消息引发国内舆论空前热议,各种支持和质疑的声音不绝如耳。支持者们认为,莫言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准,质疑者们则指出,莫言的作品及现实表现与诺贝尔文学奖一贯的文学标准与政治标准尚有差距。莫言本人则一直相当低调,基本没有就此事做出回应。

  同样感到吃惊的还有海外媒体及评论界。美联社报道称“出人意料”,纽约时报中文网称这一结果打破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欧洲中心主义”;此前认为村上春树颇具获奖可能的日本媒体则大呼失望,并纷纷打听“莫言是谁?”

  “最泥土的人最国际,”台湾现任“文化部长”龙应台表示,对此消息她十分开心,并表示:“他的得奖是为中国打开一扇门,让全世界的人从此看到的不只是政治,而是中国人内在诚恳的心灵。”【详细】

外交部表态

  2012年10月12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回答了媒体关于中方对诺贝尔奖持不同态度的提问。

  外交部首先对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表示祝贺。洪磊称,莫言先生是最近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他的文学造诣有目共睹。但就2010年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一事,洪磊表示,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决定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和司法主权,中方坚决反对。【详细】

文学演讲

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

  2012年12月8日,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详细】

颁奖仪式

  北京时间12月11日0时16分许,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隆重举行。瑞典文学院成员作家、瓦斯特伯格为莫言领奖致辞。

  瓦斯特伯格颁奖词:

  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 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莫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很好的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的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的 、不屈不挠的母亲们 。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详细】

  莫言获奖致辞:

  我获奖以来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由此也可以见证到,诺贝尔奖确实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奖项,它在全世界的地位无法动摇。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山东高密的农民的儿子,能在这样一个殿堂中领取这样一个巨大的奖项,很像一个童话,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事实。

  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什么用处。【详细】

高处与低处

  新潮作家,人才济济,各有特色。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是他们中的一个。他的抗战故事,多以农民和土匪为主角,“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他的农民小说,虽充满暴力血腥,也不是毫无美感。比如他写一个无依无靠的老农,平时爱拾个空酒瓶,用空瓶子在家门前砌了一堵短墙。几万只空瓶在风中发出的声响如同音乐。后来墙倒了,雨打风吹一地碎片,如同另一种音乐。有庄子万籁笙竽气象,很美。这是莫言的高处。

  莫言的低处,是那种能把火焰一寸一寸烧穿活人当作人间至味、咂着嘴唇仔细品尝的能力,不仅是《檀香刑》《酒国》特例。《红高粱》中,罗汉大爷被日军剥皮的过程写得那么具体仔细,渗透着冷酷快感,令人毛骨悚然。奇怪的是,大量血腥暴力之中,也掺杂着大量的爱国主义,近乎义和团情结。那些“王八蛋”们,在打家劫舍的同时,都记得“精忠报国”。【详细】

小说解读

动物化的人

  《四十一炮》是莫言创作的第九部长篇小说,于2003年出版。编者介绍说,该书是写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及人性的裂变,在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莫言曾解释说,他“不是刻意地去写农村的改革……小说关注的是人,是人的生存状态”。如果非要把这部小说和农村改革联系起来,那小说展现的就只是商业大潮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小说所描写的人的生存状态,则是人基本上已经动物化了的状态。实际上,小说探讨了人性与动物性的根本区别。【详细】

“丰乳肥臀”的含义

  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1995)一经出版,其题目就引起热议。很多人指责选此题目是商业炒作,是“媚俗”,那自然是因为题目引起了“色情”联想。后来作者解释说丰乳肥臀象征母亲和大地。显然这个解释不具说服力,更何况作者在修订版后记中又说,他写那篇辩解文章是违心。而且,作者的主观意图和作品的客观效果,也往往不是一回事。“丰乳肥臀”是女性生理特征。实际上,小说中涉及到丰乳肥臀的描写,都与男人对待女人的态度有关。【详细】

《生死疲劳》的社会议题

  比起莫言那些描写苦难和残忍的小说,《生死疲劳》(2006)可算是一出幽默的轻喜剧。而其中大量的动物描写,又像是一部动画片的内容。《生死疲劳》以人的社会为主,主要动物也是人变的。它们不仅参与人的活动,而且还是人的故事的叙述者。这种复杂的形式使小说内容扑朔迷离,寓意似隐似现。【详细】

施虐人格障碍

  在莫言的小说《蛙》当中,主角姑姑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对姑姑的看法就本有分歧:姑姑的上级领导对她“评价很高”;蝌蚪,也就是小说叙述者认为她是忠心耿耿的,落实国家政策的“功臣”;而受到她迫害的老乡称她是“活阎王”。小说评论者们对这个人物更是说法不一,比如有“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符号化了的时代英雄”“驯服的革命工具”“冷血动物”“魔鬼”等等不同的评价。【详细】

顺民、愚民和暴民

  莫言的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创作于1988年。这部小说,基本脉络就是天堂县的三个农民——高羊、方四婶和高马被警察追捕归案,在监狱关押,最后经审判定罪的过程。中间夹杂着这三者对自己家庭及生活经历的回忆,以及他们最后参与蒜薹暴动的经过。不按时间顺序,而从警察抓人开始叙述,可谓别具匠心。小说强调的不是官逼民反的过程,而是民反之后的结果。【详细】

清宫大戏和暴力美学

  莫言的小说《檀香刑》(2001)的英文版于2012年年底在美国出版了,英文书名是Sandalwood Death。此书的出版可谓正逢其时。美国和中国都刚刚发生了大规模校园凶杀案,引发了新一波对暴力文化的讨论。小说描写的一场又一场、成千上万人围观的酷刑“大戏”,正是暴力文化的最极端代表。首席刽子手赵甲对酷刑的艺术追求可谓“暴力美学” (the aestheticization of violence)的极致体现。赵甲在长期实施酷刑中的心理畸变和人性蜕化,也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那些充满暴力的网络游戏等对青少年可能造成的毒害。【详细】

腐败和酒

  莫言的小说《酒国》(1993) 虽采用了夸张的修辞,可小说中描述的很多事,在中国读者看来,并不怎么夸张和离奇。比如,酒国最有钱有势的商界大老板余一尺“与酒国市八十九名美女发生过性关系”。这数字丝毫不让人目瞪口呆。余老板还是市政协常委,省劳动模范等等。他在得到了金钱、名誉、地位后,发誓“肏遍酒国美女”。比较离奇的是余老板身高不足一尺五,让人联想到,这类无耻之徒其实都是精神侏儒,和拉伯雷笔下的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巨人正相反。余老板被形容为“酒国市的灵魂”,还“体现了一种时代的精神”。这无疑是对中国社会的一大讽刺。【详细】

电影之路

拍摄《红高粱》时,巩俐、莫言、姜文、张艺谋的合影

  除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还曾经凭借另一种身份更早的获得国际上的认可——1988年,改编自莫言小说的张艺谋电影《红高粱》荣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95年,由莫言和香港电影新浪潮干将严浩导演联合编剧的《太阳有耳》再擒柏林银熊;2003年,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获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大奖。此外,电影《幸福时光》是根据莫言的中篇小说《师傅愈来愈幽默》改编而成。

  回顾他与电影的缘分之路,莫言认为《红高粱》是目前最让他感到“幸福”的一部。

评论与反思

美学家、画家、作家高尔泰:有人说,莫言“不配”得奖。我不持这种看法。世界上大小奖项无数,比如乐透、六合彩,意义虚无,价值虚无。事实上,不是莫言配不配、有没有资格得诺奖的问题,而是瑞典文学院配不配、有没有资格封圣的问题。除了价值错乱,他们判断力也远不够格。回顾以往,得此奖者,不少人早已销声匿迹。【详细】

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Goran Malmqvist):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评选标准就是文学质量,不管作家的政治立场。诺贝尔奖不是选世界冠军,只是颁发给我们认为好的作家。世界上好的作家可能有几千个,但是我们每年只能评选一位。把奖颁发给莫言,也未必意味着他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中国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人选,中国文学也早应该进入世界文学。【详细】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则:在中国当代文学早期的“左翼”传统中,写作对象都是纯粹的、高尚的东西,但是莫言把纯粹的与不纯粹的杂糅在一起,把神圣和龌龊的放在一起,带来了审美观的一种突破。【详细】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将这一奖项授予莫言,不只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作家的肯定,对中国当代文学界的肯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强大以及世界影响力提升。【详细】

财新博主曾颖:诺贝尔奖不应该是中国文学的蓝色小药丸,而应该是一剂清醒剂,我们不应该从它那里获得虚妄的自我满足,而应该是更清晰地看到我们的不足和距离。我想,这也许是广大文学人最应该从莫言获奖的这个好消息中分享到的东西。【详细】

财新网相关视频

关于"纪念日"

  新闻从来是易碎品,因而记忆往往被笔削。众声喧哗之下,媒体不免疲于奔命。舆情兴勃亡忽,制度推进却付之阙如。动车事故之于发展模式、校车惨剧之于教育体系、郭美美之于慈善事业,双汇蒙牛之于食品安全,均为亡羊补牢之机,然而时过境迁,难免意兴萧疏。
  “纪念日”有感而作,拾掇故事,回访旧闻,以矫“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之失,敬请读者垂注。

最新收录

央行银保监会接管包商银行一周年

央行银保监会接管包商银行一周年

2019年05月24日
养老并轨方案公布一周年

养老并轨方案公布一周年

2015年1月14日
《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一周年

《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一周年

2015年1月7日
令计划落马一周年

令计划落马一周年

2014年12月22日
呼格案平反一周年

呼格案平反一周年

2014年12月15日
沪港通启动一周年

沪港通启动一周年

2014年11月17日
21国签约决定成立亚投行一周年

21国签约决定成立亚投行一周年

2014年8月19日
美国记者被ISIS斩首一周年

美国记者被ISIS斩首一周年

2014年8月19日
周永康被立案调查一周年

周永康被立案调查一周年

2014年7月29日
令政策落马一周年

令政策落马一周年

2014年6月19日
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一周年

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一周年

2014年7月20日
马航客机MH370失联一周年

马航客机MH370失联一周年

2014年3月8日
美国“棱镜门”事件二周年

美国“棱镜门”事件二周年

2013年6月6日
渤海溢油事故四周年

渤海溢油事故四周年

2011年6月4日
吴英案终审改判死缓三周年

吴英案终审改判死缓三周年

2012年5月21日
汶川大地震七周年

汶川大地震七周年

2008年5月12日
波士顿爆炸案两周年

波士顿爆炸案两周年

2014年3月28日
马乐“老鼠仓”案宣判一周年

马乐“老鼠仓”案宣判一周年

2014年3月28日
山东平度征地纵火案一周年

山东平度征地纵火案一周年

2014年3月21日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落马一年后病亡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落马一年后病亡

2014年3月15日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已一年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已一年

2014年1月30日
陕西富平贩婴案宣判一周年

陕西富平贩婴案宣判一周年

2014年1月14日
总后原副部长谷俊山老家被抄已两年

总后原副部长谷俊山老家被抄已两年

2013年1月12日
74城市发布PM2.5等数据已两年

74城市发布PM2.5等数据已两年

2013年1月1日
湖南衡阳贿选案曝光已一年

湖南衡阳贿选案曝光已一年

2013年12月28日
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落马已一年

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落马已一年

2013年12月20日
金正恩姑父张成泽被处决已一年

金正恩姑父张成泽被处决已一年

2013年12月12日
曼德拉逝世一周年

曼德拉逝世一周年

2013年12月5日
4G牌照发放一周年

4G牌照发放一周年

2013年12月4日
圆通夺命快递事件一周年

圆通夺命快递事件一周年

2013年11月29日
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

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

2011年6月20日
单独二胎政策启动

单独二胎政策启动

201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