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美国“棱镜门”事件五周年

时间:2013年6月6日

2013年6月6日,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率先披露美情报机构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听项目。美防务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随后披露自己“告密者”身份,遭美国政府通缉。斯诺登后来前往俄罗斯申请避难,获得俄罗斯政府批准。此后不断披露的消息显示,美情报机构窃听范围遍及全球,甚至包括盟友政要和民众。

本期责任编辑:张焕平 张艾华 邱祺璞

最新进展

澳大利亚:澳媒曝光澳军事基地参与美国军事行动

  2017年8月20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位于澳大利亚中部艾丽斯斯普林斯市附近的松峡军事基地曾参与美国军事行动,为后者提供信号定位和情报分析。5c手机。美国一名联邦法官于当地时间2016年2月16日下令,苹果公司必须帮助联邦调查局(FBI)打开属于加州圣伯纳迪诺枪击案杀手之一的手机。

 “棱镜”监听项目曝光者、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泄露的文件显示,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绝密”文件中,松峡基地代号为“降雨”,主要任务之一是发现并定位通信情报、电子情报和外国仪表信号,对军事行动而言,定位这些信号的来源至关重要。【详细】

日本:斯诺登证实美国向日本提供谍报监控系统

  2017年6月1日,据共同社报道,斯诺登在接受该社采访时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向日方提供了信息监控系统“XKEYSCORE”,该系统可收集全世界所有通讯信息,这是日本大规模监控的开端,印证了日本政府可以大量监控个人邮件及通话等。

挪威:挪威最高法院驳回斯诺登寻求免遭遣返诉求

  2016年11月25日,挪威最高法院宣布,驳回斯诺登的一项法律诉求。该诉求希望挪威政府能够保证斯诺登前往该国领奖时不被遣返回美国。

  据挪威舍特律师事务所此前宣布,“挪威笔会”已将2016年度“卡尔·冯·奥西茨基奖”授予斯诺登,并邀请他于11月18日到奥斯陆领奖。斯诺登希望亲自前往领奖。受斯诺登委托,舍特律师事务所向奥斯陆地方法院提出诉求,希望挪威政府明确承诺,斯诺登能够安全地前往挪威领奖而不被遣返回美国。【详细】

中国:斯诺登证实美国网络攻击目标包括中国公司

  2016年8月19日,美国“截击”网站证实,根据斯诺登提供的最新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武器库”近日遭黑客组织侵入,业已泄露的文件显示,美国网络攻击目标中包括中国公司。

  部分泄露文件显示,这些黑客工具针对的目标包括思科、瞻博网络、飞塔等公司路由器和防火墙产品,中国信息安全公司天融信也在黑客工具攻击目标之列。斯诺登提供的文件还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巴基斯坦、黎巴嫩的行动中使用过目前已被泄露的一些“网络武器”。【详细】

欧盟:大范围监视监听严重威胁欧盟公民权

  2015年11月29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指出,大范围监视监听严重威胁欧盟公民权,欧盟委员会必须立即行动,切实保护欧盟公民的基本权利。

  自两年前斯诺登曝光美国情报机构在全球进行大规模监听活动以来,大范围监视监听侵害公民权一直是欧洲的热门话题。欧洲议员们普遍认为,在这一问题上,欧洲各权力机构“雷声大,雨点小”,不仅缺少对公民权保护的实际行动,甚至还有国家更加扩大监视监听范围,这些都非常令人担忧。【详细】

纪念理由

  斯诺登事件发生的冲击波还在扩散。世界各国,首先是美国,对于如何在安全、自由和公民权力中取得平衡的争议还会持续下去。如果说,安全部门经法律允许的程序,可否更多、更广泛地获取公民个人行为信息,由于人们对安全和自由认识的不同权重,现在尚存争议;这种获取本身应有更高透明度,获取后的使用需要更多制衡以防权力滥用,则已成为共识。【详细】

  斯诺登事件之后,互联网治理从实质的一国领导变成了彻底的无领导结构。有专家估计,现在无论美国把控制权交给谁,此后五年,互联网世界都是各国政府的天下,因为别说公民社会和个人用户了,强大到像谷歌这样的巨型公司,在美国国安局的逼迫下,也不得不上交数据。既然互联网越发变成各国政府的互联网,全球互联网就会有一个短暂的大倒退,互联网自由只能在一些公民社会发达的西方社会区域性实现。【详细】

棱镜项目曝光

  2013年5月20日,供职于咨询公司博思艾伦(Booz Allen Hamilton)的斯诺登带着四台电脑和几件衣服,从美国夏威夷降落在香港机场。在此之前,他联系到了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

  2013年6月6日,一向以激进左派著称的《卫报》连续报道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棱镜”(Prism)监听项目,称NSA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Verizon)必须每天提供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华盛顿邮报》也很快加入这一报道中,指出NSA和联邦调查局(FBI)直接接入微软、谷歌、苹果、Facebook、雅虎等九家网络巨头的中央服务器,通过这些公司的数据来窃取美国人的隐私。

  “棱镜”项目是NSA在2007年开始实施的绝密级电子监听项目,其正式编号为US-984XN。根据斯诺登的披露,该项目可以通过对即时通讯进行深度监听和监视,对象涉及美国公民和与美国公民有通信行为的外国人士。该项目的前身是小布什在2001年恐怖袭击后颁布的“恐怖分子监听计划”(Terrorist Surveillance Program)中的一部分。这一项目被提出时,美国国内舆论哗然。许多深信个人隐私不被侵犯的美国人对此表示愤怒。但不久后,这一计划得到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授权,然后正式运行。【详细】

泄密者斯诺登

反抗者斯诺登

  在暴露自己身份的视频里,斯诺登告诉《卫报》记者,“当你在对这种事已经习以为常的地方诉说,人们倾向于置若罔闻,继续做事。你说的越多,你遭受的忽视就越多——你更多地被告知这不是一个问题。”斯诺登面对镜头,声音隐含着冷静的愤怒。他曾希望奥巴马政府能做出异于布什政府的选择,却没想到“棱镜”项目被继续推进,监听计划有增无减。

  思考许久的斯诺登最终决定:国家安全与隐私权间的权衡,应当由公众做出选择。下定决心的斯诺登放弃了他在国安局外包商博咨艾伦工资12.2万美元年薪的工作,隐瞒父母和女友,以治疗癫痫的名义请了病假,独自一人携带四台包含美国政府最高机密文件的电脑来到香港,与自己自2013年1月起就展开联系的卫报记者进行了会面,揭开这场美国史上震荡最大的情报事件。【详细】

泄密时间线

涉事公司澄清自保

  2013年6月14日,Facebook成为首家发布在监听项目要求下交给有关当局用户信息数量的公司。该公司宣称在2012年下半年收到了9000-1万份信息索取要求,涉及到1.8万-1.9万份用户的信息。同时也表示这些信息是为了帮助美国当局调查犯罪类的案件。

  而谷歌公司则发布了政府信息索取的记录报告。然而,像这次所涉及到的其他公司一样,谷歌被禁止详述国家安全局(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要求信息的准确数量。

  微软公司随后发表声明表示在2012年下半年一共收到有关部门6000到7000条有关于犯罪事件的信息索取要求,涉及3.1万-3.2万的用户。【详细】

滞留莫斯科机场

  2013年6月23日,斯诺登自由香港飞抵俄罗斯莫斯科,滞留在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

  2013年7月1日,俄总统普京提出俄接受斯诺登政治避难申请的条件,即“他必须停止继续损害美国的利益”。此后,斯诺登一度放弃留在俄的打算。

  2013年7月12日,斯诺登与俄罗斯和国际人权组织代表、知名律师、杜马议员等会面,斯诺登表示已经收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等五个国家愿意提供庇护的回馈信息,重提向俄申请政治避难。美方继续向俄施压,要求交出受到间谍罪指控的斯诺登。

  2013年7月16日,斯诺登正式向俄提出临时政治避难申请。普京表示,俄无意卷入斯诺登事件,俄美两国关系远比在特工问题上的无谓争吵重要得多。

  2013年7月17日,俄罗斯知名律师阿纳托利•库切列纳说,斯诺登不排除寻求俄国籍的可能。【详细】

获得俄罗斯庇护

斯诺登获俄罗斯临时庇护

  2013年8月1日,美国“棱镜”项目揭秘者爱德华•斯诺登离开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进入俄境内。为斯诺登提供法律帮助的俄罗斯知名律师库切列纳在当天向媒体展示了俄联邦移民局准许斯诺登入境的文件。CNN引述库切列纳的话称,斯诺登可以在俄罗斯停留的期限为一年。美国此前已多次要求俄方遣返斯诺登,但均遭到拒绝。【详细】

斯诺登找到新工作

  2013年11月1日,据媒体报道,在俄罗斯避难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现已在俄罗斯某主要互联网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将于本周五开始新工作。

  斯诺登的律师库切列纳(Anatoly Kucherena)告诉俄新社(RIA Novosti),30岁的斯诺登将为网站做技术支持工作。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库切列纳不愿透露斯诺登受聘公司名称,并拒绝提供斯诺登俄罗斯生活的更多信息,“因为来自美国政府的威胁仍非常大”。【详细】

律师称斯诺登考虑回到美国

  2015年3月4日,美国泄密者斯诺登的律师库齐利纳(Anatoly Kucherena)近日称,斯诺登准备离开俄罗斯回到美国。前提是他能够得到一个公正的审判。【详细】

相关新闻:

·欧洲委员会呼吁美国允许斯诺登安全回国
·斯诺登称新西兰监听太平洋岛国通信
·斯诺登说美国大规模监控已成常态

    ·斯诺登披露美英情报盗取通信加密密钥
    ·斯诺登爆料称美国为网络战做准备
    ·斯诺登:我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事件影响

美国限制国内监控项目

美国政府大范围电话监控项目正式结束

  2015年11月29日,美国国家安全局零时(北京时间29日13时)正式终止此前饱受争议的大范围、不加选择监控美国国内电话记录项目,转而对特定范围可疑人员进行监控。【详细】

美国国会通过新法案限制国内监控项目

  2015年6月2日,美国参议院以67票赞成、32票反对通过了对《爱国者法》中的国内监控项目作出修改的《美国自由法》法案。

  根据《美国自由法》的规定,在今后6个月,美国国家安全局仍可按照此前《爱国者法》中的相关条款搜集美国民众电话记录。但是在6个月后,电话记录将由美国电话公司保存,美国政府只有在获得法院批准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特定案例的有关电话记录。【详细】

相关新闻:

·奥巴马敦促参议院通过政府电话监控项目法案

  ·美政府明确个人隐私信息收集细则

全球激烈回应

苹果与美司法部门之争

美国司法部:或无需苹果协助就可解锁iPhone

  2015年12月,一名恐怖分子在加州发起袭击,造成14人死亡,两人在枪战中被警方击毙。案发后,警方在其汽车上发现一部iPhone5c手机。美国一名联邦法官于当地时间2016年2月16日下令,苹果公司必须帮助联邦调查局(FBI)打开属于加州圣伯纳迪诺枪击案杀手之一的手机。

  美国苹果公司CEO库克(Tim Cook)稍后发出一封致顾客的公开信,公开反对美国政府破解该公司iPhone手机的要求。

  2016年2月29日,美国纽约东区联邦法官欧伦斯坦(James Orenstein)作出了一项裁决,认定在另一起涉毒案件中,苹果公司有权拒绝美国司法机构解锁一部iPhone的指令。

  就在再次将与苹果公司对簿公堂前夕,美国司法部当地时间3月21日提出取消原定于次日举行的听证会,因为已经由第三方提供了解锁加州圣贝纳迪诺枪击案嫌犯苹果手机的可能办法。苹果公司随后也证实了听证会被推迟的消息。【详细】

  同日,苹果在其位于加州库比蒂诺的总部举行了2016年首场新品发布会。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e Cook)在开场表示,苹果有责任保护用户的隐私,对此绝不会退缩。

相关新闻:

美国司法部:或无需苹果协助就可解锁iPhone

美国司法部门试图迫使苹果公司破解手机

评论与反思

财新特派伦敦记者张翃:民族国家框架下的民主治理,让A国政府不能轻易侵犯本国公民权利,却可无所忌惮地侵犯B国公民权利。没有制度约束,全球网络空间的数据安全,只会遵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与其批评个别国家政府的“伪善”,呼吁建立全球治理的制度更应是公民社会关注的重点。【详细】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希望PRISM计划和斯诺登的挺身而出能够唤醒全球沉睡的网民,让这一相对于权力拥有者而言绝对弱势的群体理解: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我们亟须对当权者的权力设限、制衡、问责。如果我们沉默,那么,未来某一日我们突然发现已经生活在《一九八四》里,那就只能后悔莫及了。【详细】

财新网专栏作家安替:虽然并不知道未来如何捍卫自由,但至少应该学着接受世界的复杂性,无论多么讨厌周围的暗黑环境,也得清晰地告诉世人,自由的系统性威胁在哪里。要指望的解决,是美国包括司法系统、公民社会在内的民主制度最终遏制NSA的疯狂,否则,在互联网领域,真的天下政府一般黑。【详细】

非政府组织大赦国际秘书长萨利尔•谢迪:各国政府侵犯公民隐私,往往有一个隐含的理由,就是如果没做坏事就不用担心,但这种逻辑是不能接受的。在保护人权与保护安全之间应有权衡,但强调这种权力不能滥用,绝不能在没有法治程序、没有法庭许可的情况下,大规模地窃听和截取公民信息。【详细】

财新网专栏作家陶短房:由于政府业已“跛脚”,国会和白宫都将进入选举周期,围绕“智能解锁权”的博弈恐暂时会趋于冷却,但政府和司法机关终究会对“解锁”念念不忘,今后仍会寻找各种可能的类似口实,一次又一次地试探高科技公司在这个问题上的底线。【详细】

阿里巴巴集团法务部法务总监马志刚:在全球反恐的大背景下,苹果公司拒绝研制并交出通往恐怖主义分子个人数据的一次性解锁密钥,事实上是将它所追求的某种权利置于全美公民生命权和安全权的集体价值天平之上,准备进行一场生死较量。这个权利就是苹果针对其源代码资源库的知识产权、针对其用户数据的对物所有权以及针对其封闭式业务生态系统的商业经营权。苹果如果失去了这三份权利,它的工业制造做得再经典,也只不过是一个空壳而已,难以在大数据和机器智能时代获得立足之地;相反,苹果要生存、要发展,则必须保卫它的上述三项权利。【详细】

记者点评

  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契约已经被改写,社会信任也早已被破除。这是当今各国政府社会治理中日益突出的难题。它不仅发生在美国,也出现在中国。【详细】

——财新特派纽约记者 倪伟峰

财新网相关文章

关于"纪念日"

  新闻从来是易碎品,因而记忆往往被笔削。众声喧哗之下,媒体不免疲于奔命。舆情兴勃亡忽,制度推进却付之阙如。动车事故之于发展模式、校车惨剧之于教育体系、郭美美之于慈善事业,双汇蒙牛之于食品安全,均为亡羊补牢之机,然而时过境迁,难免意兴萧疏。
  “纪念日”有感而作,拾掇故事,回访旧闻,以矫“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之失,敬请读者垂注。

最新收录

央行银保监会接管包商银行一周年

央行银保监会接管包商银行一周年

2019年05月24日
养老并轨方案公布一周年

养老并轨方案公布一周年

2015年1月14日
《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一周年

《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一周年

2015年1月7日
令计划落马一周年

令计划落马一周年

2014年12月22日
呼格案平反一周年

呼格案平反一周年

2014年12月15日
沪港通启动一周年

沪港通启动一周年

2014年11月17日
21国签约决定成立亚投行一周年

21国签约决定成立亚投行一周年

2014年8月19日
美国记者被ISIS斩首一周年

美国记者被ISIS斩首一周年

2014年8月19日
周永康被立案调查一周年

周永康被立案调查一周年

2014年7月29日
令政策落马一周年

令政策落马一周年

2014年6月19日
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一周年

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一周年

2014年7月20日
马航客机MH370失联一周年

马航客机MH370失联一周年

2014年3月8日
美国“棱镜门”事件二周年

美国“棱镜门”事件二周年

2013年6月6日
渤海溢油事故四周年

渤海溢油事故四周年

2011年6月4日
吴英案终审改判死缓三周年

吴英案终审改判死缓三周年

2012年5月21日
汶川大地震七周年

汶川大地震七周年

2008年5月12日
波士顿爆炸案两周年

波士顿爆炸案两周年

2014年3月28日
马乐“老鼠仓”案宣判一周年

马乐“老鼠仓”案宣判一周年

2014年3月28日
山东平度征地纵火案一周年

山东平度征地纵火案一周年

2014年3月21日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落马一年后病亡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落马一年后病亡

2014年3月15日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已一年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已一年

2014年1月30日
陕西富平贩婴案宣判一周年

陕西富平贩婴案宣判一周年

2014年1月14日
总后原副部长谷俊山老家被抄已两年

总后原副部长谷俊山老家被抄已两年

2013年1月12日
74城市发布PM2.5等数据已两年

74城市发布PM2.5等数据已两年

2013年1月1日
湖南衡阳贿选案曝光已一年

湖南衡阳贿选案曝光已一年

2013年12月28日
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落马已一年

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落马已一年

2013年12月20日
金正恩姑父张成泽被处决已一年

金正恩姑父张成泽被处决已一年

2013年12月12日
曼德拉逝世一周年

曼德拉逝世一周年

2013年12月5日
4G牌照发放一周年

4G牌照发放一周年

2013年12月4日
圆通夺命快递事件一周年

圆通夺命快递事件一周年

2013年11月29日
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

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

2011年6月20日
单独二胎政策启动

单独二胎政策启动

201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