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8日凌晨0时42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从吉隆坡起飞,原本应该于早上6时30分在北京降落,但在北京时间1时20分后与地面失去联系,此后再无音信。机上共搭乘239人,其中包括154名中国乘客。四年来,中、马、越、美、澳等多国参与搜救,均未有重大进展。
0条评论 | ![]() |
马来西亚政府重启MH370搜索工作 签约美国公司“找不到不付钱”
当地时间2018年1月10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Liow Tiong Lai)表示,马来西亚政府已正式批准重新启动自2017年1月起中止的马航MH370客机的搜寻工作。
此次搜索工作将由美国私营企业“海洋无限”(Ocean Infinity)勘探公司负责,马来西亚政府与其签订协议基于“没发现,不收钱”的原则。该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在90天时间内找到飞机残骸地点或黑匣子,或两者皆寻获,且能拿出可靠证据。【详细】
MH370首个乘客家属索赔千余万
2017年11月20日,马航MH370引发的首起民事索赔案件,在北京铁路运输法院举行了庭前谈话。首起案件的原告67岁的河南女性李秀芝向5方被告提出了10项诉讼请求,共计1467.7552万元赔偿。
澳大利亚发布MH370最终搜寻报告 耗资1.6亿美元仅找到3块残片
2017年10月3日,澳大利亚交通运输安全局(ATSB)发布最终搜寻报告,称失事飞机可能被找到的范围缩小到2.5万平方公里,搜救行动持续了1046天,覆盖了12万平方公里的海底区域,耗资1.6亿美元。搜索行动于2017年1月停止时,除在印度洋沿岸多处发现被冲上岸的3块飞机残片外,没有找到这架飞机的下落。
澳大利亚称疑似发现新证据 MH370搜索范围应向北扩大
2017年8月16日,澳大利亚交通运输安全局(ATSB)发布两份报告称,经最新研究推断,马航MH370客机的具体位置,或位于原先在南印度洋上划定的搜索区域以北、面积为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之内。
新发布的两份报告,是由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和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Geoscience Australia)共同完成。报告分析了马航MH370失事后两周法国卫星拍摄的照片,而此前这批照片并未公开。【详细】
MH370水下搜寻行动正式结束
2017年1月17日,澳大利亚搜寻马航370航班联合协调中心发布了中国、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三国政府的联合声明,宣布于当日正式中止对马航370航班客机的水下搜索,此声明遵循了2016年7月22日由中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政府共同发布的公告。至此,历时超过两年的马航MH370水下搜寻行动正式中止。 【详细】
澳方宣布失事原因:MH370系燃料耗光坠海
2016年11月2日,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发布的搜索报告称通过卫星数据和残片分析,确定MH370是在燃料耗光后坠入海中,并不存在人为干预。剩余的搜寻区域仅剩少部分,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2016年12月完成的搜索预计推迟到2017年初完成。 【详细】
2016年3月8日:MH370乘客家属向马航兴诉的最后期限
根据国际航空领域的“蒙特利尔公约”,2016年3月8日是乘客家属向承运方马航兴诉的最后期限。失联乘客家属分别在2016年3月4日和3月7日在北京集体递交诉状。由于马航在2015年9月被马来西亚政府重组为“新马航”,使得乘客家属的诉讼和索赔之路变得更加复杂。 【详细】
莫桑比克发现的残骸几乎确定来自MH370
2015年12月,一名游客在莫桑比克海岸发现一块疑似属于MH370客机的碎片,2016年3月,另一碎片在莫桑比克被一名美国人发现。2016年3月24日,澳方经过残骸鉴定,认为几乎可以确定两片残骸来自MH370。澳大利亚基础建设和交通部长达伦•切斯特表示失联客机的搜索工作仍在继续。 【详细】
澳大利亚证实莫桑比克发现的残骸来自MH370
2016年4月20日,澳大利亚基础建设和交通部长达伦•切斯特确认在莫桑比克发现的残骸来自MH370,残骸上的喷码与失联客机上的喷码完全一致。切斯特表示MH370的搜索工作仍在继续中,尚有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等待搜寻。 【详细】
澳方确认坦桑尼亚发现的飞机碎片来自MH370
2016年9月16日,澳大利亚基础建设和交通部长达伦•切斯特确认2016年6月在坦桑尼亚发现的碎片来自MH370,这是第二块完全确定来自MH370的碎片,但依然无法根据碎片发现位置确定飞机失踪的具体位置。 【详细】
MH370失联乘客家属集体递交诉状
2016年3月7日上午,12位MH370失联乘客的家属向北京铁路运输法院递交了诉状和相关材料,将MH370当年的承运人马来西亚航空系统有限公司(俗称“老马航”)、马来西亚航空有限公司(俗称“新马航”)及马航的保险公司告上中国法庭。【详细】
MH370失联乘客家属起诉马航
2016年3月4日,15名MH370失联乘客家属在北京递交诉状,向马航索赔人均1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将用于对MH370的搜索和救援基金。根据蒙特利尔公约,马航MH370客机失联两周年的日子(2016年3月8日),是乘客家属向马航兴诉的最后期限。【详细】
MH370第二块碎片疑被发现 与首块处于邻近海域
2016年3月2日,MH370第二块碎片疑被发现。据美国NBC电视台报道称,一块疑似属于马航MH370客机的碎片近日在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海峡北部的一座岛上被发现,与首块碎片处于邻近海域。【详细】
MH370第一块残骸被确认
2015年8月6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宣布,2015年7月29日在法属留尼汪岛发现的飞机残骸经鉴定属于马航MH370航班客机。目前的证据显示“MH370航班客机悲剧性地在南印度洋终结”。纳吉布说,马来西亚政府承诺将尽一切努力找出事情的真相。【详细】
MH370失踪周年将近 搜寻或将终止
到2015年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MH370航班失踪就将满一周年。尽管马来西亚官方已经宣布客机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但对飞机的搜索仍在进行,不少机上人员的家属和其他人也仍在追寻飞机和亲人们的下落。
此时,路透社一篇报道激起了波澜,这篇3月1日发表的报道引述澳大利亚副总理兼交通部长特拉斯(Warren Truss) 的话称,对MH7370航班的搜索不可能永远持续。【详细】
马来西亚政府正式宣布MH370失事
2015年1月29日,在马航MH370航班失联327天之后,马来西亚政府宣布正式将该事件定义为“事故”(accident),并宣布推定机上239人已经全部遇难。
在一份声明中,马来西亚民航局总监阿扎鲁丁追溯了MH370事件的发生详情和其后的应对、搜救情况。声明称,共有25个国家参与搜救工作,总计动用了65架飞机、95艘船只,但经过327天的搜索努力后,失踪客机的位置依然未被找到。
在声明中,马来西亚政府向机上人员家属保证,搜寻MH370依然是首要任务。声明同时表示,马来西亚航空已做好准备,将在亲属准备好接受赔偿的情况下,立即开始赔偿流程。【详细】
MH370失联事件至今没有任何确实的事故原因线索,也让大众对航空业、尤其是涉事航空公司安全保障能力的信心大打折扣。
每一次空难,每一次失联,都是人类飞行史上的悲剧。逝者已去,生者有责任查明事故原因,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不要让失去亲人的痛苦,化作无可寄托的哀思。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证实,该公司一架从吉隆坡飞往中国北京的航班客机当日凌晨失去联络。声明说,失去联络的MH370航班是一架波音777-200型客机,于当地时间8日0时41分从吉隆坡出发,原定于北京时间8日6时30分抵达。但客机在2时40分左右同马来西亚苏邦空中交通控制中心失去联络。
根据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指挥中心消息,航空公司申报的旅客信息显示,该航班上共有239人,其中中国人154名,外国人73名,机组员工12名。【详细】
2014年3月8日1时22分,MH370从空管雷达上突然消失。飞机消失前的位置是北纬6°55′15″,东经103°34′43″,这是马来西亚东部和越南南部之间的泰国湾中央,正是两国航空塔台管辖范围的交界处。
继续向前飞行一小段后,从雷达隐身的MH370开始向西转向。转向完成,MH370沿着西偏南线路向马来半岛飞去,踪影出现在马来西亚军方的雷达中。
MH370再次转向,这次改为沿着马六甲海峡,飞往西北方的安达曼海,马来西亚西岸的两个军方雷达站都捕捉到了它。
2时15分,又一次爬升到2.95万英尺(约9000米)的MH370在槟城西北200英里(320公里)处从军用雷达上消失。此后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雷达上。【详细】
据多位航空业内人士称,一般来说,雷达是跟踪飞机最常用的方式。雷达分为一次雷达和二次雷达。军方一次雷达比较多,民航二次雷达用的多,也有民航一二次雷达合装,这要取决国家的民航实力。
然而,现在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在一次雷达覆盖范围以外。一次雷达只是在繁忙地带分布比较广泛。也就是说,飞机逃过雷达的眼睛可能性极大。
除了雷达,马来西亚在寻找MH370的过程中还用到了卫星数据,但是卫星数据并不能提供MH370的确切位置。
对此,天行咨询有限公司CEO陈建国解释称,飞机上有两套数据系统传输,一套是卫星传输,一套是正常的通讯系统传输。马航MH370关闭了所有通讯设备,所以,正常通讯系统失效。卫星传输需要跟卫星公司签署协议,才可以输出数据。正常情况下,马航吉隆坡到北京的航路,地面基站通讯系统完全可以覆盖的。所以,马航没有签订卫星传输协议,也就是说,飞机的数据试图访问了卫星,但是卫星没有传输数据。【详细】
2016年2月1日,中国交通部发布消息,称其所属专业救助船“东海救101”轮将于2月10日抵达南印度洋,开展马航MH370客机的后续搜寻工作。
2015年12月3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堪培拉召开媒体发布会,称目前搜寻的12万平方公里区域的南端是最有可能找到失事飞机的区域,并在此区域加大搜寻力度。
2015年11月2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见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时宣布,中方将出资2000万澳元,推动有关国家继续对马航MH370航班搜救工作。
2015年11月1日,马来西亚交通部副部长阿都阿兹在吉隆坡出席一个公开场合时指出,马来西亚不会停止搜寻马航MH370客机。MH370搜寻范围已扩大到印度洋12万平方公里。
截至2014年3月13日,已有中、马、越、泰、美等12国参与搜救。
2014年4月14日,持续搜索马航MH370的国际团队宣布,将首次启用水下探测器进行海底搜索。【详细】
2014年5月29日,澳洲联合协调中心针对马航MH370航空事件发布声明,表示之前探测到声呐信号的区域并非MH370的最终安息地。【详细】
2014年6月26日,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马来西亚航空MH370失踪客机的新搜索海域。澳官方同时称,MH370很有可能在自动驾驶的状态下坠入南印度洋。【详细】
2014年8月6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水下搜寻马航MH370客机的下一阶段任务将由荷兰辉固国际集团(Fugro NV)承担,搜索将于9月开始,预计耗时一年。【详细】
2014年9月,主持搜索工作的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ATSB)在其网站上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根据对MH370行动的最新技术分析,搜索区域将比之前预计的更大,深海搜索的优先区域将“极有可能向南扩展”。【详细】
2014年10月22日,主持搜索工作的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ATSB)提醒印度尼西亚政府,飞机残骸可能漂向该国海岸。【详细】
2014年11月26日,澳大利亚搜寻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联合协调中心总协调人朱迪思·齐尔克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相关船只已经对7000平方公里的海底进行了搜索,但迄今未有任何发现。【详细】
2015年7月29日,法属留尼汪岛发现疑似马航MH370残骸,马来西亚派出调查组前往调查。【详细】
2014年3月11日,马来西亚全国总警长丹斯里卡立阿布巴卡召开记者会表示,正在调查马航飞机失联的四个可能原因,包括劫机、人为破坏、乘客及机组人员的心理和个人原因,“劫机的可能性没有降低”。【详细】
2014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发表声明称,最新技术分析显示失踪的MH370“止于南印度洋”。【详细】
2014年3月25日,马航董事会主席优素福(Tan Sri Md Nor Md Yusof)发表了一份简短的声明,他表示,根据已知线索,马航不得不接受现实,推定飞机已经坠毁,机上无人生还。【详细】
2014年4月1日,马来西亚政府公布了MH370航班与地面控制中心的全部通话记录,并称这些记录并未显示出任何反常之处。作为警方调查工作一部分,这些记录起初未被公布。
2014年10月,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公布了对失踪的马航370航班的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推测,客机可能在燃油耗尽后以螺旋下降的方式坠入南印度洋,地点可能在第七条弧线区域内更靠南的位置。【详细】
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政府宣布正式将该事件定义为“事故”(accident),并宣布推定机上239人已经全部遇难。由七国代表组成的调查组正在进行该事故调查,而马来西亚警方同时在进行事件的犯罪调查。目前由于缺乏飞行记录仪等物理证据,两宗调查进展有限。【详细】
旅游业
MH370事件打击了中国人赴马来西亚旅游的热情。《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在MH370事件后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将近4万名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77%认为MH370悲剧将影响他们去马来西亚的旅游决定。而一家提供200多家旅馆收费对比的网站trivago.com.au搜索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将马亚西亚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意愿也有明显下降。【详细】
航空业
2014年,马来西亚航空业经受了航空历史上没有前例的严峻考验。最新的案例发生在12月28日。从印尼泗水飞往新加坡的亚航QZ8501在印尼海上坠毁,载有的162人全部死亡。
亚航的对手--马航则在去年经历两起空难:3月8日,承载239名人的马航MH370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路程中失联;7月17日,出发前往荷兰的马航MH17在乌克兰东部被击落,机上298人遇难。之后不久,马航股票暂停交易,其国有大股东收购所有剩余股份,并对该公司开始进行全面评估和重组。
2014年的三次失事对马来西亚整体航空业造成负面影响。由于需求锐减,无论是马航、亚航或马印航,国内和国际任何进出马来西亚的机票价格都出现下降。据官方统计,吉隆坡国际机场乘客数量近年来稳定增长,但2014年增长率仅为3%,创下2001年以来的最低纪录。【详细】
由于连续发生马航MH370失联和MH17被击落这两宗话题性事件,2014年已经被认为是全球民航业的艰难一年,舆论也对民航安全提出了大量质疑声音。
但《卫报》引用民航安全统计网站Aviation Safety Network的数据指出,在暂时不计入QZ8501航班事故的情况下,2014年全球一共发生19起民航空难(只统计乘客多于14人的航班),在件数上是1942年以来最低;这份统计数据同时显示,今年共有526人被宣布在空难中遇难,是2013年的约两倍,但与2011年和2012年基本持平,且少于此前的大多数年份。
路透社同样报道称,即使计入本次亚行失联事件,出现遇难者的民航空难件数在2014年依然创下新低。但这一年的客机空难原因中,飞机失去控制所占的比例远高于2013年,而此类空难的后果基本都是灾难性的。【详细】
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律师泽维尔:根据《蒙特利尔公约》,如果伤害并不是由航空公司行为不当或过失造成的,航空公司所支付的赔偿将不超过每人17.6万美元。但如果乘客家属提起诉讼,希望获赔超过17.6万美元,则须证明航空公司存在不当行为或过失,或者是飞机部件存在技术故障,针对后两部分的赔偿没有上限。【详细】
财新博主任明:我觉得飞机失联以后马航的家属安抚工作是失败的。他们未能让家属接受飞机莫名其妙失踪很久找不到这样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或者让家属们相信马来西亚政府尽心竭力、绝无隐瞒的诚意。【详细】
财新博主袁月:如果说马航MH370带给公众的是同胞的共情,那么此次马航MH17带来的则是死亡对全人类的触碰。面对这些,有人开始思考生死,有人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这些都是心理受到“撞击”的表达。【详细】
新闻从来是易碎品,因而记忆往往被笔削。众声喧哗之下,媒体不免疲于奔命。舆情兴勃亡忽,制度推进却付之阙如。动车事故之于发展模式、校车惨剧之于教育体系、郭美美之于慈善事业,双汇蒙牛之于食品安全,均为亡羊补牢之机,然而时过境迁,难免意兴萧疏。
“纪念日”有感而作,拾掇故事,回访旧闻,以矫“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之失,敬请读者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