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2001年申奥成功以来,奥运经济就开始热炒。专家学者对奥运经济的概念和内涵作过深入研究,从不同的层次和侧面作了描述和界定;不少商家对奥运经济抱有极大期许,一批奥运产品和奥运企业应运而生;股市也开始出现“奥运概念股”,股价一度猛往上蹿;有人声称已经发了“奥运经济”财。
专家告诉我们,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奥运的总体效果和影响力是奥运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奥运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它由于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而给举办城市带来阶段性加速发展;奥运经济是品牌经济,通过良好的运作有可能造就一批知名产品和企业品牌;奥运经济又是借势经济,对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产生加速器的作用。
因为奥运对于中国是百年首遇,所以奥运经济这个概念也难免被热炒一番。随着8月8日奥运开幕式的举办,奥运圣火已经在“鸟巢”的巨型火炬台点燃,我们也该对奥运经济作一番冷思考了。
其实,从2001年始,炒作奥运经济的热劲并没有维持多久,就有人开始算起奥运经济账了,焦点是奥运能否盈利。
早就有专家定义,要算盈利得先弄清楚盈利的主体是谁?权威人士说,盈利的主体是奥组委。北京奥组委的收入一是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收入;二是国际奥委会分给北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收益;三是北京奥组委的商业收益;还包括奥运会门票和纪念品收入,赛后物质的处理收益,个人与集体的捐赠等。此外,还有中国政府的财政补贴!不知道北京市为了迎接奥运在配套设施方面的投入算不算。
再说支出,咱们中国头一次办奥运肯定缺乏经验,对一些预算支出缺乏足够认识。随着筹备工作的深入,原先所做的预算支出,现在看来明显偏低。没想到在保险、风险管理、公关咨询、法律服务这方方面面还要花很多的钱。本以为最大的盈利是转播权,不料要实现高清晰度电视转播,先要大量投入到技术升级上。奥运会的城市景观投入,也超过最初所做预算。总之,北京奥组委盈不盈利看怎么个算法,即使盈利,空间也极小。
那些小商小贩呢?奥运会是全世界瞩目的盛会,怎么个玩法由不得中国特色自由发挥。知识产权的管理极为严格,假冒伪劣趁机捞一把根本没可能。出于安全管理,想趁人又多又乱摆个大碗茶摊赚钱绝对没指望。
奥运对于中国,对于北京,以及香港、青岛、上海、天津、秦皇岛、沈阳六个奥运会举办城市的长远发展来说意义确实重大。奥运经济账究竟该怎么算?冷思考是必要的,就是不能只算经济上的盈亏账,要从政治、社会、经济的等各个方面,全面看奥运的深远意义,只打小算盘未免有点小家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