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色 > 财新周末 > 信札 > 正文

老店的历史

□ 龚鹏程/文
2007年11月26日 22:48
发展观光旅游真是件奇妙的事。本是借历史以兴感,渐成为人消费着历史,最终则抹消了历史



  你若在北京大学,由西门往外走,不多远就会看见一栋白楼,霓虹灯闪着大字,“白宅老店”。但这家店隐在海淀体育馆后面,知道的人并不多,倒是不远处另一“白家大宅门”总是门庭若市。宅前老站着两排宫廷禁卫打扮的人,间亦有一两行宫女,脚蹬花盆底,头戴大拉翅,手抿丝绢,客人一到,就打千、万福,暴喝或娇呼:“您吉祥!”
  白家大宅门这一处,用的乃是礼亲王旧居。可是据说其地后来归了同仁堂白家,而同仁堂的故事,近年经过电视剧《大宅门》渲染,名气比礼亲王还大,所以饭店就命名曰“白家大宅门”了。冤的是同仁堂根本与此无关,也与白家无关。
  同仁堂的创办人乐尊育,是浙江绍兴人,本姓岳,明末到北京,串铃行医为生,带卖药材。每次到京,都住在前门大栅栏一家乐姓人家的客栈中,先后二十余年,情谊甚厚。某年乐家夫妇回山西省亲,将店铺委托岳某代为看顾。不料二人去后音讯杳然,岳某乃改姓乐,继承了这个客栈,取名同仁堂。康熙己酉(1669)同仁堂始兼带行医,故亦以这年作为创立之年。
  乾隆十八年,同仁堂失火,乐家人又相继故去,仅余一媳及幼孙。其亲家张世基出资重修后,同仁堂就归了张家。但张氏因在宫中御药房当差,对同仁堂并不重视。到道光十四年同仁堂再次失火,张氏只存一股半,乐姓则已买有一股。后来其他股份渐被乐姓买回,乐姓才又占大股。同仁堂之兴旺,当然与它跟宫中药房关系密切有关,但并非宫中用药量大,油水多。恰好相反,跟皇家做生意是蚀本的。积欠既多,你也不敢催讨,故仅光绪一朝,就欠了药账二十万两。可是,连皇帝都用同仁堂的药,这个广告宣传效果有多大?这个道理,就和现下许多酒水饮料以“人民大会堂特供”、“钓鱼台国宾馆指定”做广告是一样的。
  民国十年,同仁堂分家,大房另开宏仁堂,二房颐龄堂、三房宏济堂、四房达仁堂,老五则于民国十七年在南京另办同仁堂。一九五六年,同仁堂改为公私合营。
  这段历史,完全与电视剧《大宅门》演的不一样。其实何止同仁堂如此,电视剧《天下第一楼》演全聚德,大谈卢孟实故事,不也与全聚德毫无瓜葛吗?全聚德是杨寿山于同治三年创的,当时杨氏因家乡遭灾,无以谋生,到北京前门外大街摆摊卖鸡鸭,攒了些钱,顶下一间杂货铺卖挂炉鸭。该店本名“德聚全”,杨氏把它倒过来,就成了“全聚德”。
  北京的烤鸭有挂炉烤,也有焖炉烤或杈烧烤的。杈烧法最古老,焖炉烤也很流行,全聚德则是挂炉烤,配以炸鸭肝、鸭架汤和蒸蛋羹,没别的菜。
  全聚德的生意,在清末渐好。除烤鸭外,还渐有烩鸭胰、炸胗肝、白糟鸭片、爆鸭肠、拌鸭掌、烩鸭肝、燎鸭心等菜色。民国初年,开始在天津设分店,三十年代则发展出山东菜,成了地道的山东馆,有清蒸炉鸭、核桃酪、大酥丸子等现在吃不着的名菜。
  全聚德的本铺原在前门外肉市胡同。公私合营后,渐在市内各地设分铺。目前号称总店的和平门全聚德,其实是一九七九年才营运的,历史甚晚。本来用荷叶饼卷鸭肉的吃法,也改为用椭圆面饼了。这样的历史,当然也与你在电视上看到的,或是你去全聚德吃烤鸭时他们向你介绍的大相径庭。《天下第一楼》电视剧中还提到,店中掌柜的儿子想去瑞蚨祥绸布店学艺。这瑞蚨祥也是北京有数的名店。瑞蚨祥本是山东济南的店,于一八九五年在北京设了小门市。八国联军后,大栅栏一片废墟,瑞蚨祥重新发展,越做越大,光在大栅栏就开了五家店。除衣布外,兼营皮货、茶叶、钟表、化妆品。
  所以说,发展观光旅游真是件奇妙的事。历史、文物、古迹、老店、旧街、名人,一经炒作利用,就自然变质。本是借历史以兴感,渐成为人消费着历史,最终则抹消了历史。外地人到北京摆摊卖鸭,惨淡经营的历史,太平板、不刺激,就添些店家斗争、内部争权、男女错综爱恋的故事,乐家的事迹冠到白家头上。诸如此类,反正游人食客是闹不清楚的。久而久之,同仁堂、全聚德、瑞蚨祥这些店家自己也会如此说,或许还站出来说我搞错了呢!  唉,所谓历史,大概就是这么回事,我又何苦太认真呢?■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