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雷曼兄弟破产

资料图:雷曼兄弟控股公司
时间:2008年9月15日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在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金额6390亿美元创下历史记录。这也作为标志性事件,引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次贷危机向保险业、货币市场基金等领域扩散,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体系不仅出现大范围的流动性危机,还因资产质量受损面临严重的资本短缺直至破产危机。

本期责任编辑:陈嘉慧 张焕平 邱祺璞

最新进展

全球大银行“大到不能倒”风险犹存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2016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八年,但是全球的大银行仍然未能有序地缩小规模,并要求当局尽力化解由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或企业带来的风险。(彭博社)

  此前在2015年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与会领导人已经批准FSB有关全球各国(及地区的)银行如何在金融危机到来时实施自救的提案,试图终结银行业“大到不能倒”时代。(新浪美股引用彭博消息)

等待6年后 雷曼兄弟普通债权人将获赔46亿美元

  负责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清算的受托人吉登斯表示,在雷曼兄弟破产案中受害最深的一般无担保债权人(普通债权人)最快会在2014年9月收到第一批46亿美元的偿还金。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等待近6年后,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经纪业务的无担保债权人最终得到偿付。这些普通债权人包括了无担保索偿权力的雷曼兄弟前员工、投资雷曼兄弟养老保险基金、银行和投资公司。

  截至目前,吉登斯已经向雷曼兄弟的顾客支付超过1050亿美元款项,并称到整个清算过程结束,将会有超过1100亿美元的款项被偿还。(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纪念理由

  源自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发达经济体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因此被冠之以“大衰退”(Great Recession)。这场危机以2008年9月华尔街投行雷曼兄弟的破产倒闭达到高潮。随后,人们目睹了各大经济体罕见的一轮轮纾困举措,无论是诉诸传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是借助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无论是美国的“火箭筒”(Bazooka),还是欧洲央行承诺的“无限火力”,都不断加深人们对危机的认识和对决策层危机应对的了解。

  目前,美国经济已步入稳健复苏的轨道,而欧元区也走出官方意义上的衰退。但无疑,危机并没有最终结束,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结束的开始。市场经济还不可能走出危机-复苏-再危机-再复苏的循环,也许这种起伏本来就是繁荣不可祛除的副产品。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通过反思,更清晰地认识危机产生和传播的机理,减轻危机造成的震荡。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危机白交学费。【详细】

雷曼倒闭台前幕后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在崩溃前的几周里,竭力掩饰自己正在飞速滑向金融悬崖。

  这家陷入困境的证券公司,悄悄地把欧洲央行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当做它财务上的救命稻草。2008年9月10日,雷曼在电话会议上向投资者保证自己根本不需要新的资本,而此前一天,雷曼的管理人员刚刚计算出公司需要至少30亿美元新鲜资本。

  2008年9月11日,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终止了雷曼伪装强大的努力。作为雷曼及其客户之间的中间人,摩根大通比大多数外人更了解雷曼的困境,而且对现状很不满。知情人士说,摩根大通再次提出了一周前没有得到满足的要求,要求雷曼提供50亿美元的额外抵押品——即容易出售的证券,为摩根大通客户所持的雷曼贷款头寸提供保护。

  这真可谓釜底抽薪。50亿美元的抵押品要求,加上雷曼的对冲基金客户大量撤资,令这家有着158年历史的华尔街老店元气大伤,不得不在四天后申请破产保护。【详细】

雷曼债务清偿

  2008年9月15日,雷曼在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金额创下历史记录,达6390亿美元,这也作为标志性事件,引爆全球金融危机。

  2011年12月5日,雷曼在与债权人经过数论谈判后,向法院提交的债权人清偿计划获得法院批准。雷曼提交的法庭文件显示,雷曼将分配总计约为650亿美元的债务。能获得清偿的主要债权人包括高盛、对冲基金鲍尔森等,这些华尔街债权人持有的雷曼债权高达3000亿美元。

  2012年3月6日,雷曼兄弟宣布,已完成破产程序,清偿计划将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4月17日开始,债权人将获得的首批清偿大约为100亿美元。第二阶段清偿预计从今年9月开始,将用公司资产中现仍持有的350亿美元现金来偿还。而后在出售和重组剩余股份、资产的同时继续进行定期的阶段性清偿。【详细】

华安雷曼诉讼案

  2008年9月15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雷曼兄弟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旗下华安国际配置基金近期的正常估值流程将会受到影响,基金或将无法正常赎回。成立于2006年11月2日的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是国内第一只QDII基金,该基金认购金额为1.97亿美元,是当时发行的众多QDII产品中最大的一只,投资者以散户居多。

  雷曼兄弟下属雷曼兄弟金融公司(Lehman Brothers Finance SA.)为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所持结构性保本票据的保本责任人,雷曼兄弟特殊金融公司(Lehman Brothers Special Financing)为保本票据之基础资产之一的零息票据的发行人,本案被告雷曼兄弟国际公司(欧洲)是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境外投资顾问。

  上海高院于2008年9月27日正式受理了华安基金诉雷曼欧洲的案件,并冻结了雷曼欧洲在中国境内的部分资产。【详细】

  2009年6月15日,华安基金公司诉雷曼欧洲一案在上海高院开庭审理。经过了漫长的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并签收了上海高院出具的《民事调解书》。雷曼欧洲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支付4489万美元的和解款项及相应的利息。【详细】

  2011年10月27日,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收到雷曼兄弟国际(欧洲)公司支付的和解款项及利息合计逾4700万美元。在收到“和解所得”后,加上前期已经成功回收的结构性保本票据下的收益性资产,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每份净值预计可达到0.98美元以上。自2011年11月2日起,华安国际配置基金进入清算和财产分配环节,并最终平静地退出历史舞台。【详细】

雷曼“迷你债”风波

  2008年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导致其之前发行的金融衍生工具信贷挂钩票据(香港称“迷你债”)价值暴跌,引发香港等地投资者不满。

  香港证监会的数据显示,香港市场上与雷曼有关的金融衍生品金额高达156亿港元,当中约125.7亿港元为“迷你债”。后者的持有者超过3万人,他们分别是包括中银(香港)、东亚银行、交通银行、荷兰银行等在内的香港17家银行及三家证券行的客户。由于雷曼“迷你债”的最低购买额仅4万港元,其购买者中不乏出租车司机、退休人士等。

  2008年10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清晨明确表态,不会为雷曼“迷你债”投资者保底埋单。【详细】

  2011年3月27日,香港银行公会公布雷曼“迷你债券”事件最终处理方案的建议,16家分销银行同意向合资格客户收回抵押品并为其提供额外特惠款项,合资格投资者可获相当于最初投资额85%至96.5%的款项。

危机大事记

  2007年2月13日,美国抵押信贷风险浮出水面;汇丰控股为在美国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美国最大次级房贷公司全国金融集团(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出盈利预警:去年四季度业绩可能出现亏损。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裁减半数员工,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7月10日,标准普尔和穆迪下调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2007年7月19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于瓦解。

  2007年8月6日,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2008年3月16日,贝尔斯登出售给摩根大通。

  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

  2008年9月14日,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控股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2008年9月16日,美国政府将AIG收归国有;美国信贷危机开始向货币市场蔓延,Reserve Primary Fund因减记雷曼债券,导致其资产净值下跌,成为14年来第一只导致投资者亏损的货币市场基金。

  2008年9月17日,巴克莱低价收购雷曼兄弟北美业务,摩根士丹利股价下滑,投资者信心剧减,股价一跌再跌,创1998年来的新低;摩根士丹利和美联银行(Wachovia)展开合并谈判。

   【查看更多】

危机的内在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第一个环节,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是,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的十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五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在这辉煌的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第二个环节,房贷证券化。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体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详细】

美联储角色转变

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 缓解流动性危机

  2007年12月12日,面对日益严重的信贷紧缩,美联储推出“定期拍卖工具”(TAF),以拍卖方式向具备优惠贷款申请资质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提供30天左右的贷款,贴现窗口所接受的各种抵押品均可用作担保。2008年3月11日,美联储推出了“短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以拍卖方式用国债置换一级证券交易商的抵押资产,到期(期限为28天)后再换回资产。3月17日,美联储启动了“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允许一级交易商从贴现窗口借款,借款利率与贴现窗口的一级信贷利率相同。

  通过上述措施,美联储扩展了流动性支持的规模、范围和期限,降低了对抵押品的要求,其“最后贷款人”角色实际上替代了相当部分的金融市场功能。但随着危机的深化,金融体系流动性紧张状况未根本缓解,仍有众多金融机构出现亏损。

扩张资产负债表 成为金融体系的最后券商

  在危急形势下,为挽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以及遏制经济衰退,美联储从危机初期的流动性救助转向采取更为激进的政策措施,救助影子银行体系,大规模购买金融机构资产,通过平台公司持有金融机构股权并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担保计划担当后援,从金融体系的最后借款人变成了最后券商(Dealer)。【详细】

就业冲击

  截至2013年年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共有约5000万人失业,比危机爆发前高出1600万人。更糟的是,失业率两年多来基本没有改善,就业市场的复苏预期异常缓慢。

  就业市场疲软给美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很大。其“就业衰退”的规模异乎寻常,总体就业水平比危机前的峰值仍低约1%。就业参与率相较2007年的63%,自2009年以来一直维持在58%至59%的低位。尽管美国采取了种种货币及财政刺激努力,且美国经济复苏相对强劲,但每月新增加的工作岗位仅能满足适龄劳动人口增加的数量。换言之,美国在此次危机中丧失的工作岗位数超过了1000万个。

  相比之下,欧洲的就业状况事实上要好得多。鉴于欧洲目前仍在经历的困境,人们或许很难相信这一点。没错,欧洲2007年至2013年间失业率上升接近4个百分点,远比美国2个百分点的上升要严重。确实,希腊和西班牙的失业问题尤其严重,这些国家的失业率超过25%,而他们10个百分点的就业率跌幅也远比美国5个百分点的就业率跌幅要高。然而,这一系列暗淡的数据无法掩盖德国就业率上升,以及法国就业率没有明显变化的事实。即使是人均GDP已跌回1997年水平的意大利,其就业率也出现了适度的攀升。 【详细】

进入新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尽管发达经济体数据显示出好转,但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仍没有过去,只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世界各国都不能独善其身。他称,危机深入到如此程度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出了问题,走出危机的治本之策是改革。

  李扬用治理危机的方式作为标准,把危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危机在加重,用数量宽松的措施予以处置,这个阶段基本过去;第二阶段,终止危机超常规措施的实施,这个阶段仍在进行;第三阶段,要处置过去超常规措施所导致的负作用,这是中长期过程,大约需五至十年,目前尚未开始。

  李扬用治理危机的方式作为标准,把危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危机在加重,用数量宽松的措施予以处置,这个阶段基本过去;第二阶段,终止危机超常规措施的实施,这个阶段仍在进行;第三阶段,要处置过去超常规措施所导致的负作用,这是中长期过程,大约需五至十年,目前尚未开始。【详细】

评论与反思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经济学家未来的挑战在于,用新的数据来建立更有现实预测意义的测量工具,把预测重点放在那些给金融体系和经济带来最重大危害性的领域。特别地,新模型必须更准确地反映出“人性中可预测的方面”。【详细】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危机是市场对新生事物的一个再认识过程。在特定条件下,全球失衡是一种形式的均衡,资金“富裕”国借贷支持他国高消费,只要高消费能够持续,均衡就可以维持。然而,美国支持过度消费的金融体系不堪“高杠杆”之重,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终结了高消费,演变为金融和经济的双重危机;由于债权国对外需的依赖,又使得债务国危机发展为债权国危机。这次危机会否催生一个新的均衡,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谁能主动调整,谁就可能率先稳定并复苏。【详细】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小年:在后危机时代,中央银行的角色与职能应当如何界定?货币政策应如何操作?不要说回答,这些重要的问题甚至没有被提出和讨论,人们的关注被引向商人的道德血液和社会责任,救赎的希望被寄于政府身上,应急的、舒适的创可贴代替了根治性的、痛苦的刮骨疗毒,印钞机正以更快的速度运转,医治过度发钞留下的后遗症。或许需要更多的教训和更多的时间,人们才能意识到短视的危害。【详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从事后金融危机情况看,可持续派过于相信资本流入合理性,完全忽视外部失衡潜在风险,显然有误判。这一派坚信外国对美国投资具有稳定性,危机中美国各类机构发行的大量次贷、次债和衍生品灰飞烟灭,说明这一信念存在误区,不过危机后美国国债仍持续表现为“危机天堂”,说明上述观点确有一定道理。调整派重视失衡风险的直觉是完全正确的,力主调整的政策建言有合理性,然而对危机发生方式推测大尺度走偏。【详细】

《科学与财富(Value)》主编张志雄:雷曼兄弟带给我们的教训,不应该是政府本应该防止它破产,而应该是其规模不应该扩张到这么大,以至于它危害了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美国国际集团(AIG)、房利美、房地美、贝尔斯登、花旗集团以及其他机构。【详细】

关于"纪念日"

  新闻从来是易碎品,因而记忆往往被笔削。众声喧哗之下,媒体不免疲于奔命。舆情兴勃亡忽,制度推进却付之阙如。动车事故之于发展模式、校车惨剧之于教育体系、郭美美之于慈善事业,双汇蒙牛之于食品安全,均为亡羊补牢之机,然而时过境迁,难免意兴萧疏。
  “纪念日”有感而作,拾掇故事,回访旧闻,以矫“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之失,敬请读者垂注。

最新收录

央行银保监会接管包商银行一周年

央行银保监会接管包商银行一周年

2019年05月24日
养老并轨方案公布一周年

养老并轨方案公布一周年

2015年1月14日
《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一周年

《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一周年

2015年1月7日
令计划落马一周年

令计划落马一周年

2014年12月22日
呼格案平反一周年

呼格案平反一周年

2014年12月15日
沪港通启动一周年

沪港通启动一周年

2014年11月17日
21国签约决定成立亚投行一周年

21国签约决定成立亚投行一周年

2014年8月19日
美国记者被ISIS斩首一周年

美国记者被ISIS斩首一周年

2014年8月19日
周永康被立案调查一周年

周永康被立案调查一周年

2014年7月29日
令政策落马一周年

令政策落马一周年

2014年6月19日
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一周年

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一周年

2014年7月20日
马航客机MH370失联一周年

马航客机MH370失联一周年

2014年3月8日
美国“棱镜门”事件二周年

美国“棱镜门”事件二周年

2013年6月6日
渤海溢油事故四周年

渤海溢油事故四周年

2011年6月4日
吴英案终审改判死缓三周年

吴英案终审改判死缓三周年

2012年5月21日
汶川大地震七周年

汶川大地震七周年

2008年5月12日
波士顿爆炸案两周年

波士顿爆炸案两周年

2014年3月28日
马乐“老鼠仓”案宣判一周年

马乐“老鼠仓”案宣判一周年

2014年3月28日
山东平度征地纵火案一周年

山东平度征地纵火案一周年

2014年3月21日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落马一年后病亡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落马一年后病亡

2014年3月15日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已一年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已一年

2014年1月30日
陕西富平贩婴案宣判一周年

陕西富平贩婴案宣判一周年

2014年1月14日
总后原副部长谷俊山老家被抄已两年

总后原副部长谷俊山老家被抄已两年

2013年1月12日
74城市发布PM2.5等数据已两年

74城市发布PM2.5等数据已两年

2013年1月1日
湖南衡阳贿选案曝光已一年

湖南衡阳贿选案曝光已一年

2013年12月28日
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落马已一年

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落马已一年

2013年12月20日
金正恩姑父张成泽被处决已一年

金正恩姑父张成泽被处决已一年

2013年12月12日
曼德拉逝世一周年

曼德拉逝世一周年

2013年12月5日
4G牌照发放一周年

4G牌照发放一周年

2013年12月4日
圆通夺命快递事件一周年

圆通夺命快递事件一周年

2013年11月29日
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

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

2011年6月20日
单独二胎政策启动

单独二胎政策启动

201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