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返回
财新传媒

韭菜悲歌 A股股灾两周年

2015年6月19日
2015年6月19日,A股开启5178点后的首次暴跌,沪指单日跌6.42%。5178,是A股沉寂六年后,在2015年6月12日所站上的七年最高点。6月19日开始,暴跌接连而至,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监管救市,A股的一轮急涨急跌大戏给全球资本市场留下深刻印象。
最新进展

【动图】多板块回顾: 股灾两年后 真以为大盘回暖了?

  2017年6月12日,距离2007年股灾已有十年,而2015年股灾也已过去两年整。这天,上证综指收于3139.88点,跌幅0.59%,同日上证50尾盘翻红——这样的分歧颇能昭示眼下A股的真面目……【详细】

审核提速 11家企业IPO申请同日过会

  2017年3月6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了11家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这一创记录审核效率的背景,是中国监管层正在加快IPO发行速度。但11家过会企业中,2家企业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实际控制人处罚经历的疑问,引起市场关注。【详细】

刘士余出任证监会主席兼书记 肖钢卸任

  2016年2月20日上午,新华社发布信息,原农行董事长刘士余出任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卸任。

  在证监会任职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肖钢已多次陷身离职传言。【详细】

  肖钢:“火药桶”上的三年

熔断机制推出四天即遭暂停

  2016年1月4日,沪深两市早盘重挫,午后交易12分钟后,沪深300指数即触及5%熔断阈值,全市暂停交易15分钟;恢复交易后仅6分钟,第二档7%阈值熔断启动,大盘最终提早1.5小时收盘。

  2016年1月7日,大盘再遭熔断。周四早盘,沪深两市跳空低开后仅交易12分钟,沪深300跌幅超过5%,周内第三次触发熔断,暂停交易15分钟;恢复交易约1分钟后,沪深300指数闪电跌至7%。当日,大盘交易时间共13分钟,上证综指成交量仅70.6亿元。

  当日晚间,三大交易所发布通知,2016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

  此前熔断机制出台绸缪多时。2015年9月7日,沪深两个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同步发布征求意见通知,拟在保留个股涨跌幅制度前提下,引入指数熔断机制。2015年12月4日,规定正式出台。2016年1月1日,熔断机制正式实施,新年假期后的1月4日则是真正意义的机制上线首日。【详细】

  刘士余:熔断机制背离初衷 考虑欠周有教训

A股百万股民阔过又变穷

  2015年前三个季度,A股巨震。根据中登公司数据显示,6月至8月A股投资者中,散户(市值10万以下)比例持续上升,尤其是1万以下的小散户比例上升最为明显。同时中、大户股民比例明显下降。【详细】

  A股:当“韭菜”不再汹涌而来

后股灾时代,证券行业“抓坏人”

  股灾后,证券行业相关负责人接连被爆出接受调查、协助调查、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15年7月证监会开始严查违规减持,9月,最高检启动“股市严打”。其后,监管层对股灾中涉嫌犯罪的公司及个人进行立案调查的动作不断,证券业接连爆出重量级人物接受调查、协助调查或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详细】

  徐翔:神话的结束

纪念理由

  即使在2008年同期,A股的暴跌也没有惨烈到如此地步。2015年年中,沪指爆跌30%使股市几乎停摆,最后出动证监会、银监会、央行、财政部、国资委乃至公安部协调救市。

  股灾前的一轮上涨不是一个由业绩推动的牛市,它是靠预期推动的,并远离实体经济,主要上涨的板块先后是金融和创业板。此外,这是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杠杆牛市,参与面又广、资金量又大,所以导致暴力去杠杆。

  妥善处理救市后遗症也是莫大的考验。证监会退回打新资金、暂缓IPO和禁止5%以上股东减持、打击“恶意做空”等救市大招,虽在短期内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却与多年来的市场化方向严重对立,反映出监管手段和能力的严重缺失。

事件回顾

2015年A股股灾全记录

  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19日:

  A股经过六年的沉寂,启动一轮明显的上涨,在这个阶段,金融股是上涨主力。

  2015年01月19日:

  由于股市上涨过快,证监会重拳打击融资融券,当天上证综指暴跌7.7%,两市近2000只股票下跌,金融板块全线跌停。

  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

  暴跌对A股未造成实质性打击,沉寂一月后,一轮更猛烈的上涨就此展开,只不过这一次主角变成了创业板:到5月中下旬,创业板市值接近5.5万亿,平均市盈率超过120倍;主板也在4月上旬跨过4000点,人民日报称“牛市刚起步”。

  2015年5月27日:

  5月,A股成了十足的造富中心,造就逾30位亿万富豪,2015年前五个月上证综指上涨超过40%。

  2015年5月28日:

  在万众满怀期待5000点到来之时,5·28暴跌突至,当日两市超500只个股跌停,2000余只股票下跌,沪指大跌6.5%,上证综指收于4620点。

  2015年6月12日:

  这次暴跌并未能展开,次日就开始全线反弹,6月12日沪指站上七年最高点:5178点。

  2015年6月19日:

  2015年端午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再受重创,单日大跌6.42%,收至4500点以下,两市近千只个股跌停,当周累计跌幅近13%。

  2015年6月26日:

  一周后,6月26日,A股跳空低开,沪指跌幅7.4%,创业板当日下跌8.9%,两市跌停个股逾两千只;三度暴跌后,市场情绪已经大幅转向。

  2015年6月27日:

  6·26暴跌后次日,央行宣布自6月28日起,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并降息0.25百分点。

  2015年7月1日:

  沪深交易所宣布下调市场交易费用、证监会放松两融限制。

  2015年7月3日:

  证监会暗示减少IPO数量,确定中央汇金已入市操作。

  2015年7月4日:

  是日是周六,但监管层连出救市政策以挽救市场信心,包括:25家公募基金积极申购偏股型基金;21家证券公司出资不低于1200亿元投资蓝筹股;上交所和深交所共28家企业暂缓IPO。

  2015年7月5日:

  央行宣布给予证金公司流动性支持;中央汇金已买入开放型基金指数ETF;中金所限制开仓;69家共募基金积极响应。

  2015年7月6日:

  周一开盘,救市政策并未奏效,在权重股护盘的情况下沪指高开低走,尾盘涨2%,勉强守住3700点,当日港股跳水,恒指跌逾3%。

  2015年7月8日:

  除了权重股,A股上市公司开始大面积的停牌,至7月8日收盘,两市共1312只股票停牌,占A股市场的47.2%;未能停牌也未获资金力挺的股票绝大部分以跌停作结;当日A股再跌近6%,收至3500点附近,恒指也大跌5.84%,国内大宗商品全线收跌;前夜美股中概股大面积下跌;央行声明支持市场稳定守住风险底线。

两融杠杆牛

2014年四季度两融爆发 余额冲破7000亿

  随着2014年6月以来大盘逐渐走强,融资融券业务在2014年的三季度发展尤其迅猛,这种强劲之势一直延续到了10月。截至同年10月30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7013.08亿元,冲破7000亿元的关口,和6月30日的4064.08亿元相比,涨幅达到72.56%。

  2010年3月,中国启动融资融券。在给券商带来丰厚的利息和佣金收入的同时,融资融券余额占A股的市值不断提升,随着而来的增量流动性和交易行为对A股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吸引行业研究的关注。【详细】

峰值2.27万亿之后 两融资金开始出逃

  沪市在2015年6月12日站上七年最高点后,6月18日两融余额达到峰值2.27万亿,随后两融资金开始出逃。

急速去杠杆

  6·26暴跌后,截至2015年7月8日两融余额已经跌到1.46万亿,连续13个交易日下降,从股市中一共挤压出了8100亿元。仅7月8日一天,两融数据余额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700亿元,刷新了单日两融资金“出逃”之最。【详细】

另一道杠杆:理财资金池

理财资金绕道加码股市 杠杆风险凸显

  股灾前,A股指数在创纪录的成交量推动下迭创新高,融资融券的作用不容低估,但是这部分明面上的新增资金并不是牛市杠杆的全部。

  相比两融业务一倍的杠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伞形信托进入股市,是更“高能”的资金。2014年末,业内人士估计通过伞形信托配置到股市的资金达到1500亿元至2000亿元的规模。随着股市行情持续亢奋,银行理财资金或加速流入。

伞形信托为主要结构化配资业务

  国泰君安等券商则测算,2015年7月银行涉及的结构化配资规模在8000亿元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伞形信托”,也即一个信托计划中包含多个投资账户,结构像一把伞,银行理财资金认购其优先级,劣后端则可以用较少的资金配资。

  伞形信托为最主要的结构化配资业务。这一规模在2014年12月达到峰值,2015年春节期间由于市场调整,部分客户选择了减仓;2015年3月“伞”在降低杠杆的基础上规模又有所恢复,2015年5月起银行清理“伞”,不再新增。2015年7月左右,银行续做了部分“伞”,主要仓位由“小票”换成了蓝筹,创业板单票仓位由最初的无限比到10%-30%以内。

日成交量过万亿

  万亿券商融资业务与收益互换也好,万亿银行理财资金池也罢,汹涌入场的资金不仅吹起了猪,也吹起了象。

  2014年12月3日,沪深两市A股的成交量创下新纪录:全天超过9000亿元。这样惊人的天量让多年的证券从业者叹为观止。其后在当年12月5日,沪深两市成交量轻松逾越万亿元,令市场目瞪口呆。

  当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例行发布会上复盘A股市场当期表现,并强调,证监会发现做庄有抬头情况,将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详细】

暴跌来临之时

  即使在2008年同期,A股的暴跌也没有惨烈到如此地步。

  2015年,A股从3200点(2月13日)涨到4000点(4月8日)用了33个交易日,从4000点(8月18日)跌回3200点(8月24日),只用了五个交易日。

  8月24日,A股再度遭遇重创,沪指跌逾8%,全球股市的惨状更创下自雷曼以来的纪录。

救市苦战

  2015年6月至7月,监管层连发布救市大招,形成A股史无前例的护盘运动,尤其是7月5日一天,就有四项救市政策出台。

  由6月29日降息和定向降准起,至7月7日,逾十项救市政策出台。然而当周股市的表现却与如此大的扶持力度极不匹配,表现极度低迷。

第一轮阶段救市为何成效不彰?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邓海清认为,2015年的前半年,大量高价中小市值股票(俗称“小票”)的支撑不是基本面而是基于各种概念和故事的预期,股灾打破了这种预期;而“国家队”拯救上证50多为蓝筹大盘股(俗称“大票”)没有恢复投资者对中小市值股票的信心,反过来形成“挤出效应”。【详细】

各部委救市政策迭出

  中国结算调整A股交易过户费收费标准

  银监会出手救市 强调风险防火墙

  保监会:险资持续买入 一个交易日也没停

  证监会:大股东董监高6个月内不得减持

  财政部:承诺不减持所持有上市公司股票

  证监会为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股份开绿灯

  国资委:股市异动期间央企不得减持控股公司股票

  央行声明支持市场稳定守住风险底线

蒙福“国家队”

  6·26暴跌后,2015年6月29日至7月3日的一周,中国石油(601857.SH)、工商银行(601398.SH)等上证50成分股在6月29日盘中触底后,随后几个交易日明显放量反弹。2015年7月2日收市前最后一个小时,这两只股票均从当日低点迅速拉升。截至收盘,工商银行涨幅超过5%,中国石油接近涨停。这些迹象已经向全市场宣示了维稳信号,一些资金开始谋求其中的交易性机会。

  有护盘资金搭救的“国家队”或许还存上涨希望,没人救的小创股只能千方百计求停牌,停不了牌的就只剩眼睁睁的暴跌。2015年7月8日,沪指勉强收于3500点上方,但在上述三类股组成的市场里,指数已经严重失真。

  A股谱神曲:天堂、地狱和炼狱

空头阻击战

  在证监会的整场救市中,A股的日交易额始终在6000亿至7000亿元的巨量。当时不能判断其中有多少是“国家队”创造的交易量,但“国家队”不堪重负是肯定的,因此,证监会清查空头,可能并非出自受股市“阴谋论”的影响。

  2015年7月2日,证监会即下令清查空头,200人的稽查队伍对准市场“空头”,并要求上交所上报做空股票的“可疑名单”,却最终没有找到与“国家队”对着干、做空的“罪魁祸首”。

  “谁是空头?整个市场上期待解套和想借‘国家队’救市赚一把的各类投资者都是空头。”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对财新记者说,“这是基本常识,为什么监管会想不明白?”

  “证金公司场内不断接盘的成本的确很高,特别是暴力拉涨停的做法太明显地自我暴露。一方面资金消耗大,另一方面制造了抛压,昨天的多头‘友军’,明天就‘叛变’。”他说。

  一位证监系统人士则评价说,“但是这些行动客观上来看也的确能带动一部分投资者入场,为整个市场去杠杆争取时间和空间。”

  谁是“恶意做空者”?

  公安部会同证监会排查恶意卖空线索

系统性风险有多远

  一位监管高层在2015年7月7日回应财新记者称,“银行与股市有天然的隔离墙,目前没有看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则认为,“金融同业的短期利率相当稳定,没有出现金融体系流动性的显著异常,人民币汇率也是稳定的。”

  接近银监会人士指出,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规模近1.5万亿元,目前银行体系风险可控,毕竟银行接的是最后一棒。但如果不处理好“股灾”,仍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因此“救还是要救的,为的是不要伤了市场信心”。

两融爆仓与强平

  申万宏源在6月末的研报中指出,结合2015年上半年两融增速和大盘走势来看,如果大盘回调至3600点附近,2015年6月上半月在4900点进场的两融资金就将面临预警甚至平仓,这部分净增资金量在800亿元左右。若大盘继续下探至3450点附近时,2015年5月以来在4600点进场的两融资金也将面临同样风险,这部分两融资金的净增量在3000亿元左右。这一测算点位被监管机构所重视。

  据国泰君安测算,目前已有占总规模5%-8%左右的融出资金处于130%的平仓线附近,维持担保比例接近110%的强平可能导致券商出现坏账。而当指数跌至2800点至3000点一线时,两融大规模爆仓将不可避免。【详细】

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

  除了所谓的“暴力救市”,有没有更好的稳定市场的方式?市场人士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但是在国内市场机制不完善、行政部门对市场手段的理解和驾驭能力严重滞后的情况下,紧急的维稳需求却最终导向简单粗暴的干预方式,甚至对市场机制产生了进一步破坏作用。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股市的市场机制发育不良,而这个问题在最近的救市行动中遭遇了明显恶化。从系统内最大限度调动资金和行政资源,到获得央行流动性支持,再到协调财政部、银监会和保监会甚至公安部表态施压,不惜紧急修改规则、以行政方式强力干预市场交易等做法,都将长远影响资本市场。

  “监管部门的首要任务是守护市场的履约精神。”资深市场人士吴小平对财新记者强调,这也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详细】

评论与反思

  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忽视市场规律,是此次股灾的首要教训。前期明确提示风险的专家、学者,不仅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却受到无端指责,被攻击为“否定改革牛”的“黑手”。

  教训之二,市场监管仍然条块割裂,缺乏统一性、穿透性和协调性。明处的市场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却在监管盲区爆发。

  教训之三,监管部门仍然以调控指数涨跌作为政策目标,从而难以走出“政策市”怪圈。20多年的调控实绩表明,影响市场波动的不可控因素极多,对此,监管部门根本无力应对,其工作着力点,应为通过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树立投资者的长期信心。【详细】

  财新传媒记者蒋飞:资金进入股市是支持实体经济,这句话原本是基本常识。只是前提在于,政府需要不断的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建立通畅的进入渠道,规范并且严格执行退出机制,保证股票市场正常发挥配置资本的作用,对融资者公平,也是对投资者的公平。

  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教授李拉亚:我们也要重视救市后道德风险骤然升高的问题,让股民明白政府救市只是特例,不是常态行为。一旦股市稳定下来,让股市调整回归市场,放弃把股市与政治挂钩的思维方式,真正实现股市的融资功能和定价功能。

  上善若水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侯安扬:这一轮上涨不是一个业绩推动的牛市,它是靠预期推动的,预期的变化比业绩的变化要大;这一轮是中国有史以来比较大规模的杠杆牛市,参与面又广、资金量又大,所以导致暴力去杠杆。

首页经济金融公司政经世界观点mini博客图片《财新周刊》《中国改革》视频English
gotop3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取消
发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