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历史事件

默多克酝酿拆分新闻集团
默多克酝酿拆分新闻集团

《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曝光


时间:2011年7月4日  地点:英国伦敦


【概况】2011年7月4日,英国《卫报》头条报道称,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干扰警方破案。这篇报道在英国媒体、政界、警方引起巨大反响,继而带出更多窃听丑闻。新闻集团因此遭受重创:多名高管辞职甚至被捕;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停刊;放弃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等。[详细]

目录


纪念理由

背景简介

事件经过

指控及调查

窃听受害者

受牵涉的人员

对新闻集团的影响

评论与反思

财新网相关视频

财新网相关文章


查看大图

【纪念理由】


  这是一个新闻史上里程碑式的案例,触发了对新闻伦理、传播法和新闻监管的全面反思。

 

  这一事件促使人们着重审视新闻监管体制。有些英国人士主张强化新闻监管,已引发对于过度监管的忧虑。在中国,有官方媒体发表评论,结论是“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西方新闻自由观的虚伪”。其实,这一事件是罪与非罪的问题,限制新闻自由显然开错了药方,过度监管不是出路。

 

  媒体自律有能力实现自我完善。无人能否认,窃听丑闻最终败露正是《卫报》等严肃报纸锲而不舍调查的结果。改进监管的方向不是威权主义,而是坚持60多年来国际新闻界的主导思潮,重申“自由而负责任”。正如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哈钦斯报告”所作的经典阐述,它强调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同时并不否认,媒介自律优于来自国家权力的他律。

 

  英国“窃听门”很可能出现中国变种。这些问题均需在未来的行业发展和体制改革中认真解决。在扩大和保障记者权益的同时,推进新闻立法,强化媒体自律。【详细】

【背景简介】


新闻集团

  新闻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媒体集团之一。它主要的股东和首席执行官是鲁伯特·默多克,他的家庭控制着这个公司的30%的股份。2004年11月12日,在得到大部分的股东同意之后,这家公司的总部由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搬迁到美国的特拉华州,重组成为现在的新闻集团。

 

《世界新闻报》

   《世界新闻报》是英国最畅销报纸《太阳报》的周日版,迄今已有168年历史。该报纸以报道许多名人以及涉及名人的丑闻的文章而出名。因窃听门事件于2011年7月10日后被迫停刊。


【事件经过】


  2011年7月4日,英国《卫报》头条报道称,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干扰警方破案。【详细】

 

  2011年7月10日,《世界新闻报》出版了最后一期,用头版的“谢谢,再见”几个字,终结了168年的历史。

 

  2011年7月12日,新闻集团旗下的另外两家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太阳报》深陷窃听泥潭。这两份报纸的工作人员曾入侵前首相布朗的法律文件,并6次假扮布朗用电话从银行骗取他的账户信息,非法盗窃布朗儿子的医疗记录。

 

  2011年7月13日,新闻集团宣布,放弃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详细】

 

  2011年7月15日,《世界新闻报》前主编、现任新闻集团下属新闻国际CEO的丽贝卡·布鲁克斯宣布辞职。稍后,新闻集团拥有的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斯·欣顿宣布辞职。

 

  2011年7月16日,默多克通过全国报纸上的广告来为世界新闻报的“错误”作出深刻道歉。【详细】

 

  2011年7月17日,新闻国际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世界新闻报》前总编丽贝卡·布鲁克斯因涉嫌非法窃听和贿赂被捕。她是与电话窃听丑闻有关而被捕的第十人。【详细】

 

  2011年7月18日,曾指称新闻集团旗下《世界新闻报》窃听的该报前记者霍尔被发现暴毙于其伦敦北部沃特福德的寓所中。【详细】

【指控及调查】


  2011年7月6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支持对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小报《世界新闻报》窃听电话丑闻展开独立调查。

 

  2011年7月14日,有美国国会议员指控该公司贿赂美国官员,非法窃听“9·11”恐怖袭击受害者的手机,联邦调查局(FBI)已对此展开调查。【详细】

 

  2011年7月19日,默多克在英国下议院接受新闻及文化委员会就窃听丑闻举行的问讯时遭到一名抗议者的袭击。其妻邓文迪亦见状后飞快起身,猛拍袭击者。默多克在听证会上表示,他对窃听事件发展到如此程度并不知情,自己也并不会因为这起事件而辞职。他认为他被身边信赖的人所误导了。【详细】

 

  2011年7月20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一份针对窃听丑闻的紧急声明。在声明中,卡梅伦先就聘用库尔森表示道歉,并称今后针对窃听丑闻的听证和质询范围将会扩大,将全面检查警察、媒体和政治人物的个人行为。

 

  2011年7月21日,英国《世界新闻报》两名前高管指责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默多克日前在英国议会下院作伪证,称其没有完全说出有关窃听事件的真相。

 

  2011年7月22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称,美国一位政府官员透露,作为针对新闻集团初步调查的一部分,美国司法部正准备发出传票。这一调查与新闻集团被指在海外行贿以及窃听911受害者语音信箱有关。

 

  2011年11月14日,英国法官莱维森勋爵领导的独立调查组开始了听证程序。首次听证会披露的最新证据内容显示,一名私家侦探除了为已停刊的《世界新闻报》多名记者作电话窃听外,也曾为《太阳报》和《每日镜报》搞电话窃听获取内幕。

 

  2012年1月19日,英国伦敦高等法院就窃听丑闻索赔诉讼案举行听证会,迄今已有36名窃听受害者同意和解,接受新闻集团英国分支国际新闻公司赔偿。

 

  2012年4月25日,正在接受“窃听门”丑闻调查的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否认从英国高官索取和获得恩惠。【详细】

 

  2012年5月1日,英国议会特别委员会公布了新闻集团电话窃听系列丑闻调查报告。此份报告严厉指责媒体大亨默多克对集团内部的窃听行为视而不见,称其不适合领导国际媒体集团。

 

  2012年5月28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就其与新闻集团的关系接受“列维森听证”质询。布莱尔在质询中承认政客与媒体的的亲密关系无法避免,他坦诚政客将报纸作为获得政治权力的工具导致了两者之间“不健康”的关系。

 

  2012年6月1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窃听丑闻调查听证会上表示,他确曾向媒体寻求支持,但从未与新闻集团有过任何交易。


【窃听受害者】


2000多位名人政要被窃听

  窃听事件早在2006年底就已陆续曝出,英国诸多“大牌”影星、球星,如著名演员休·格兰特、喜剧演员史蒂夫·科根,足球明星约翰·特里均涉身其中。除了明星,英国两院政要也未能幸免,据信,前首相布莱尔助理也遭窃听,甚至还包括前首相戈登·布朗。据保守估计,整个窃听门事件逾2000人涉身其中。

 

窃听王室曝光隐私

  2005年10月,英国王室的三位高级助理察觉到自己的手机有些异样之处:一些尚未收听的语音邮件显示为“打开并已保存”的状态。与此同时,诸如威廉膝部拉伤的报道,开始出现在《世界新闻报》上,这让王室震惊不已。警方称,包括查尔斯王子夫妇在内的至少10名王室成员遭到过《世界新闻报》的窃听。

 

窃听波及普通人

  包括窃听阵亡英军官兵家属电话、一系列失踪案被害人手机、伦敦地铁爆炸受害者家属电话,此外,新闻集团还被怀疑曾窃听911受害者电话。

 

媒体同行也不放过

  英国传媒大亨柯立福助理也加入对《世界新闻报》的控诉大潮中。她声称,为了得到《周日镜报》和《每周邮报》的独家报道,《世界新闻报》不惜入侵她的语音信箱。

【受牵涉的人员】


  新闻集团旗下子公司新闻国际前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

  2011年7月15日,新闻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宣布辞职,成为“窃听门”以来,新闻集团辞职的最高级别管理人员。

  2011年7月17日,布鲁克斯因为涉嫌非法窃听和贿赂在伦敦被逮捕,半天后获得保释。

  2012年3月13日,新闻集团旗下子公司新闻国际前任CEO布鲁克斯因去年的电话窃听丑闻再次被捕。【详细】

 

  《世界新闻报》前总编斯图亚特·库特纳

  2011年8月2日,现年71岁的《世界新闻报》前总编斯图亚特·库特纳在伦敦被捕,他被指控涉嫌参与电话窃听,及贿 赂警察以获取敏感信息。

 

  新闻集团旗下道琼斯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莱斯·辛顿

  2011年7月15日,新闻集团拥有的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斯·辛顿宣布辞职,并立即生效。在就任道琼斯CEO前,辛顿是新闻国际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他被认为在任期间,未能认真处理《世界新闻报》的电话窃听事件。

 

  时任2006年《世界新闻报》编辑安迪·科尔森

  2007年1月,在皇室新闻记者克莱夫·古德曼因电话窃听入狱后,时任《世界新闻报》编辑的安迪·科尔森辞职。据《卫报》披露的信息,间接指向他当时负责的编辑人员涉嫌了进一步的违法行为。

 

  时任2006年《世界新闻报》新闻记者克里夫·古德曼

  2006年皇室新闻记者克里夫·古德曼后被证实曾窃听查尔斯王储的通讯秘书和副官,以及威廉和哈利王子私人秘书的电话,并因此被判入狱4个月。

【对新闻集团的影响】


《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停刊

  2011年7月11日,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拥有168年历史的英国通俗小报《世界新闻报》因一系列窃听丑闻停刊。【详细】

 

放弃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

  2011年7月13日,新闻集团宣布放弃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新闻集团目前持有天空电视台39.1%的股份,原本打算斥资收购剩余股份,实现完全控股。但窃听丑闻持续发酵,放弃收购实属无奈之举。【详细】

 

新闻集团市值缩水

  自2011年7月4日《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爆发以来,默多克旗下的新闻集团股价一落千丈,下跌18%,市值缩水86亿美元。【详细】


【评论与反思】


  财新总编辑胡舒立:《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是罪与非罪的问题,限制新闻自由显然开错了药方。【详细】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媒体政策项目主任达米安·坦比尼:制定媒体审查制度的呼吁者忽视了民众的存在,不仅低估了真理的力量,也低估了开放、自由的交流给人民带来的关注和责任。【详细】

 

  财新博主陶短房:可惜默多克没底线,社会却还是有的,如果说,小报对大人物的窥探,公众还能饶有兴趣地追捧,那么,针对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弱势群体肆无忌惮的侵权,却终于激起了公愤。【详细】

 

  财新博主刘加百:窃听丑闻以及随后引发的危机,本质上是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存在缺陷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必然结果。【详细】

 

  财新博主闾丘露薇:如果做不到真正的编辑自主,那末就不要谈监督还有良心,因为就是老板的工具而已。【详细】


【财新网相关视频】


【财新网相关文章】


· 世界新闻报“窃听门”大事记

· FBI调查新闻集团窃听丑闻

· 默多克在伦敦听证会上被袭

· 揭秘者之死

· 新闻集团旗下公司前员工指控公司设立窃听部门

· 最卑微的默多克

· 默多克之子被指三年前已知窃听事件

· 小默多克辞去新闻国际执行主席职务‎

· 新闻国际前CEO再次被捕

· 小默多克辞去三个董事会职务

· 新闻集团被曝聘用前特工组织侵权

· 美国可能介入新闻集团“盗版门”侵权案调查

· 默多克难过关

· 默多克否认从英国高官获取恩惠

    关于“纪念日”

      新闻从来是易碎品,因而记忆往往被笔削。众声喧哗之下,媒体不免疲于奔命。舆情兴勃亡忽,制度推进却付之阙如。动车事故之于发展模式、校车惨剧之于教育体系、郭美美之于慈善事业,双汇蒙牛之于食品安全,均为亡羊补牢之机,然而时过境迁,难免意兴萧疏。

       “纪念日”有感而作,拾掇故事,回访旧闻,以矫“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之失,敬请读者垂注。

    截止到共报道了20个事件

    S M T W T F S
    最新收录:

    ·浑水公司开始做空中国概念股

    ·郭美美炫富事件

    ·邓玉娇一审被免于刑事处罚

    ·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渤海溢油事故

    ·江西抚州连环爆炸案

    ·IMF前总裁卡恩涉嫌性侵犯被捕

    ·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

    ·赵作海蒙冤入狱11年后无罪释放

    ·故宫博物院展品失窃

    ·本•拉登被击毙

    ·重庆检方对李庄漏罪案撤回起诉

    ·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故

    ·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香港公立医院暂停内地孕妇赴港生子

    ·韩国“天安”号警戒舰被炸沉

    ·叙利亚危机爆发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

    ·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

    2011-06-28

    2011-06-20

    2011-06-16

    2011-06-07

    2011-06-04

    2011-05-26

    2011-05-14

    2008-05-12

    2010-05-09

    2011-05-08

    2011-05-01

    2011-04-22

    2010-04-20

    2010-04-14

    2011-04-08

    2010-03-26

    2011-03-18

    2011-03-16

    201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