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色 > 财新周末 > 体坛 > 正文

有计划地失控

张晓舟
2009年02月20日 21:02
穆里尼奥是最具镜头感的教练,他只是佯装失控,来达到控制全场(球员、裁判、观众)的目的。比利奇也是这一类的人物


 
  谁是下一个弗格森?这没法回答。
  谁是下一个穆里尼奥?我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罗伊·基恩,不过他的教练生涯一开始就遇挫,但以其性格,应当不会像布莱恩•罗布森一样高开低走。作为曼联灵魂队长,布莱恩·罗布森曾被认为将成为杰出教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另一个当然是比利奇——没错,就是克罗地亚的摇滚主帅比利奇,在明年世界杯上他势必再度吸引全世界的眼球。
  比利奇年仅39岁,在2008年欧洲杯完全是一副好莱坞硬汉巨星的派头,他在业余本来就是一位摇滚吉他手,他在场边狂暴的表演风格使其风头完全盖过他的球员。但对土耳其一战,比利奇在一分钟内从天堂掉进地狱,很多人批评,他在第119分钟克罗地亚进球后只顾疯狂庆祝而忘了提醒球员冷静守住最后一分钟。事实上,当时庆祝完之后他马上示意换人以拖延时间,但没想到人没换成,土耳其就在最后一秒钟进球了。比利奇又疯狂地冲裁判咆哮,责怪其不理会自己的换人要求。这又成为他为人诟病之处:与其跟裁判无谓纠缠,还不如赶快冷静下来应对点球大战。
  比利奇一直坦承全部责任,宣称为此将会后悔一百年。但他拒绝别人对他狂暴作派的批评。在最近刊出的一篇比利奇访谈中(《体坛周报》2月18日,记者诺瓦克),我第一次看到有教练承认自己在场边的表演是真正的“表演”,也就是说心中有数的、计划好的。比利奇认为他在场边的激情表演也是一种技战术,尤其是对裁判表达不满的方式。
  比利奇说:“我想90%的教练都会这样做(对裁判),这都是事先计划好的,是有控制的。记者在赛后通常会写:‘那位教练头脑失控攻击裁判!’拜托,教练从不会这样失控。特别是在主场,主教练装出发火的样子,六万名观众便一起发疯,整个球场的气氛就会让裁判害怕,球队也许会得到好处。”
  比利奇这一段坦白印证了我曾经对“狂人”穆里尼奥的一句评论:有计划地失控。穆里尼奥的能力和魅力,绝不仅仅表现在训练、研究对手、临场指挥,而且还表现在临场表演。
  或者说,一个教练的临场指挥能力不仅仅是技战术层面的,还应包括“临场表演”,这正是穆里尼奥的拿手好戏,在专业能力上或许穆里尼奥还没达到经典大师的水准,但在临场表演艺术方面他几乎是前无古人的。
  这是一个真正的21世纪教练,他不只是在指挥场上的11个人,而是在指挥整个球场,这是他的梦剧院,他要全力调度、指挥、掌控尽可能多的人,包括裁判;他不只是对自己的球员、对裁判喊叫,他是冲全场喊叫。
  他必须利用好摄像机,穆里尼奥是最具镜头感的教练,他才不失控呢!他只是佯装失控,来达到控制全场(球员、裁判、观众)的目的。有时对手进球后他故意冷笑,本队进球后故意不动声色……这都是演给摄像机看的,这是一个时刻意识到摄像机的包围、媒体的包围、观众的包围的教练,正因为有这份超强的意识和表演的艺术,他不会困于重压,而屡屡主动惹火上身,又屡屡成功突围。
  另一个临场表演艺术大师当推斯科拉里,他带葡萄牙队时,有球员有一次忍不住向媒体透露,老头在场边唠叨不停咆哮不止的风格都是有意识地对对手和裁判施压,其实他是一个很理性的人。
  在越来越狂暴的当今足球氛围中,像1990年世界杯贝肯鲍尔那种双手挽于胸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冷峻风格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不再吃香。比利奇承认,第一次教练处女秀时他本来打算模仿贝肯鲍尔,但比赛一开始他就完全无法冷静下来,模仿贝肯鲍尔失败,但反而找到我行我素的激情风格。比利奇当球员时便是个凶神恶煞的主儿,当教练当然不可能变得慈眉善目。
  1990年世界杯德荷大战,里杰卡尔德和沃勒尔冲突,假摔、拧耳朵、吐口水、骂娘……无恶不作。但后来他俩当教练居然都换了一副面目,冷静稳重,尤其里杰卡尔德,俨然有贝肯鲍尔之风。有一家牛奶品牌(不是三鹿也不是蒙牛)专门找了里杰卡尔德和沃勒尔代言,这俩家伙相逢一笑泯恩仇,站在两头温顺的奶牛(而不是愤怒的公牛)面前握手言欢。■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