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色 > 财新周末 > 体坛 > 正文

武入奥运,突破还是沦丧

2008年08月24日 12:28 来源于 caijing
用心归用心,武术进奥运似乎还很漫长,至少2012年、2016年两届奥运会已经无望

  虽然国际奥委会早已决定,夏季奥运会将不再设置表演项目,但国际奥委会还是给中国人开了个窗口——批准北京在奥运会期间举办“北京2008武术比赛”。
  作为一个习武之人,看到武术比赛能在奥运会期间“抛头露面”,我是非常激动的。即使从名义上讲,这个武术比赛和奥运会没有半点关系,既非表演项目,也非比赛项目;但其在实质上,跟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已经差别不大。
  当然,估计仅此一届而已。 
  中国方面为武术比赛做足了准备和宣传工作。不仅作为大使的国际巨星李连杰到场观赛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也亲自为其中的部分项目颁了奖。
  北京举办武术比赛的目的也算得上“路人皆知”了——借奥运会的“东风”,给大家展示一下武术的魅力,为武术“申奥”再加一把火。当年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进奥运,也走了类似的路子。
  只不过,。
  对于武术为何难进奥运,很多人都曾发表意见,其中的主流是:国际上对武术的了解还不够云云。这多少有点令人丧气,从李小龙到成龙,再到李连杰,好几个“巨星”到好莱坞摸爬滚打;少林寺的“大师”们马不停蹄地到各国去表演,换来的居然还是“了解不够”。是不是我们的宣传方法有问题呢?
  其实,在我看来,武术比赛自身尚缺乏进入奥运会的资质。其原因是,武术里面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因素,过于博大精深,而又缺少简单明了的表现形式。这使得武术难以作为一个运动竞技项目,在短时间内清楚明白地分出胜负。
  这跟中国人的本性分不开,我们总喜欢把一个事物弄得庞杂博大,以显示我们的境界与他人不同,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如此。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武术如果进奥运,只能在对抗类项目(武术散打)和对比类项目(武术套路比赛)二者之间选其一。
  选择对抗性的散打,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中国武术本来就讲究实用,更何况柔道、跆拳道都是对抗性比赛,武术没有理由退出这一领域。
  但问题随之而来了,我们的武术门派众多,用拳、用腿、用肘、用爪、用摔的都有,还可以假装摔倒,然后施展“地术”,这就给“打击—得分”的裁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在传统的武术对抗中,谁被打下擂台或者失去反抗能力就算输了,对于“重视安全”的奥运会来讲,这个标准实在危险。
  我们虽然搞出了个“武术散打”,简化了评判标准,貌似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比赛实在没意思,每场比赛几乎都是同一个过程——两个人先站远了互相踢击,然后冲进一点用拳打击,最后搂在一起试图摔倒对手。
  虽然在形式上兼具了拳击、跆拳道、摔跤的特色,但却不具备三者之中任何一者的美感与观赏性,倒是跟街头斗殴很相似。即使街头斗殴更能表现实战意义,我们又何必上奥运会来看街头斗殴呢?
  反观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它们其实也有自己的文化内核,但无论文化内核多么复杂,其表现形式都是简单明了,双方运动员都是专心致志地或者打击、或者踢击、或者摔倒对方,形式的单一反而强化了运动本身的特色、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增加了观赏性,也方便了裁判工作的进行。
  但如果把武术的对抗形式单一化,恐怕我们的“武术学者”们又要不满了,肯定高呼武术被西化沦丧。这话也说得有理。
  只不过,既然现在奥运会已经有了拳击、跆拳道、摔跤,你这三合一的“杂牌货”似乎也没必要冲进奥运,而且我也没在这“三合一”中看出什么中华文化的特色来。毕竟,两人搏斗,一记简单的刺拳远比长弓大马的“黑虎掏心”有用得多,运动员心里也是清楚的。
  如果选择对比性的项目,走武术套路竞技之路,也存在问题。一是论武术套路,从运动员到裁判,咱中国最擅长,其他国家有意见。毕竟,武术的文化国界性要比舞蹈的文化国界性高多了。二是咱们自己的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你们这些套路表演越练越华丽,净做高难度动作,弄得跟体操似的,反而失去了中华武术的意境。
  由此可见,中国武术要进奥运会,还需要自身获得突破。什么是中华传统武术,什么又是适合奥运会竞技的武术,咱们自己得心里清楚。
  毕竟,奥运会不是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只希望,在“装”的同时,在国际化的同时,我们不要让武术失去了它本来的味道。■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