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色 > 财新周末 > 体坛 > 正文

失败情绪

2008年08月24日 09:39 来源于 caijing
无论做什么确实都该争取做到最好,但这绝不该意味着做不到最好就是糟糕

  瑞典的佩尔森42岁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的第一代中国对手是蔡振华那拨。如今,蔡振华已经贵为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副部级干部,佩尔森依然奋战在乒乓球比赛的第一线,他的对手也已换成蔡振华的徒孙了。
  佩尔森和王励勤争夺男单第三名的比赛,我一直在为他加油。虽然我完全知道,以他的状态和体力,不可能是王励勤的对手,甚至王皓、马琳,哪个他也打不过;能得到第四名已经是超水平发挥,足以让人尊敬。
  佩尔森无疑是成功的,我甚至怀疑,这个“老家伙”完全可能参加下一届奥运会。因为,实在不好意思,瑞典的乒乓球随着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和林德一代老去,已经不可挽回地衰落了,如果瓦尔德内尔愿意复出的话,说不定也能获得参赛资格。
  如果谁这个时候说佩尔森因为没拿到奖牌而不算成功的话,我想他一定是疯了。
  但是,我在看CCTV奥运节目时,就听到乒乓球教练刘国梁先生评价马琳的话:从99年到这次之前,马琳一直是一个失败者,因为马琳在任何大赛上最多只拿过亚军(大意)。
  这次,马琳拿了金牌,可喜可贺,但中国乒乓球金牌实在拿到手软,所以从前那些银牌就不算数了。比如10米跳台上,周吕鑫获得一枚银牌,就被各大网站起了“失败”的标题,全然不顾中国跳水队已经取得了奥运史上最佳战绩。
  本届奥运会,一共10700多名运动员,加上集体项目,能拿到金牌的也不会超过700人吧,那么其他10000人大概都该以泪洗面了。
  看上去莫名其妙地,从上到下,都笼罩着一股失败情绪,不拿金牌就没法抬头见人。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项目上,很多他国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大多高高兴兴,而中国运动员没站在最高处就经常流出“悔恨的泪”,从朱启南到程菲,莫不如此。
  不难理解,在中国,金牌才叫牌,其他都是NOTHING,不信你看女曲那些姑娘,历史性地获得了第二名,但她们最终什么也得不到(我不是说有关方面会克扣她们的奖金)。
  想明白了这个,也就明白为什么中国队拿到的银牌和铜牌加一起也没金牌多了,拿不到金牌有失败情绪很正常,因为那的确意味着失败。
  从前,我是说30多年前,官方曾经批判“锦标主义”,确实很不应该,。
  也应该理解刘翔的退赛了,他脚上的伤无论是否严重,都足以成为获得金牌的障碍。尤其是对他来说,拿不到金牌就更没有意义了——我当然不这么认为,但一定会有人这么认为,而且包括能影响刘翔命运走向的人。■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