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色 > 财新周末 > 体坛 > 正文

办奥运的钱都花在哪儿了?

2008年08月14日 12:25 来源于 caijing
从大小两个预算来看,北京奥运会的投入回报似乎令人满意



  
北京奥运会的投入有多少,花在何处,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奥运会开幕前夕,奥组委官员和专家学者纷纷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公众能够分清大支出和小支出,算清奥运这笔账。
  与坊间流传的4000多亿总投入不同,北京奥运会和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刘志在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奥运开支合计约为3000亿元,而且要分成三部分来看。



  首先是奥运会运行资金,初始预算为16.25亿美元,由于安全保卫等任务的增减和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因素,该预算先后进行三次调整,目前执行的是第三个版本,约20亿美元,少于雅典奥运会的24亿美元运行资金。
  其次是场馆建设投入,预计总投资不超过130亿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上,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约占半数,另一半资金来自社会融资,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捐赠。这些投资包括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改扩建的场馆和独立训练馆等,而与奥运会相关的配套设施,比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媒体村等,并不在预算之列,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赛后利用也由相关企业自行决定。
  第三部分是城市总体建设,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能源交通、水资源和城市环境建设等,申奥后七年来总投入约为2800亿元,包括城市交通累计投资1782亿元,能源基础设施累计投资685亿元,水资源建设累计投资161亿元,城市环境建设累计投资172亿元。而其中的地铁5号线、机场客运专线、官厅风电场工程、酒仙桥、吴家村等六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都是北京“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项目,无论是否举办奥运会,都必须要做,只是因为奥运会的关系,提前完工了。
  把有关奥运的总投入分开记账,并不是北京奥组委的首创。为筹备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政府也新建了大批体育场馆、奥运村、记者村等,如果把全部投入都算作奥运会的支出,将出现巨大赤字,为平衡收支,韩国奥组委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算在了国家、城市和部分企业的头上,把运行资金和商业运作收支相抵后,最后实现盈利。
  按照这一思路,北京奥组委官员普遍认为,北京奥运会将运行资金和来自电视转播权、市场开发以及门票和纪念品销售等收入相抵后,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达到“节俭办奥运”的目标。而与“大支出”3000亿元相对应的,则是2007年北京市经济总量比2001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1.2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2万元,年均实际增长11%以上。
  因此,从大小两个预算来看,北京奥运会的投入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回报。不过,虽然审计署早已将奥运资金作为审计重点,但资金使用是否合理至今没人给出答案。
  比如,截至目前,奥组委还没有公布未来奥运场馆的处置方案,而这项投入达到了130亿元之多。记得早在2005年,一位大学教授曾告诉我,他向奥组委提交了一份关于奥运会后体育场馆的处置方案,但没有得到回音,他认为原因可能是,当时政府在忙着“盖”,还没有时间考虑“拆”。
  相比,将于2012年举办伦敦奥运会的英国政府,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而在2004年举办雅典奥运会的希腊政府则至今没能走出大兴土木的阴影。一正一反的例子,可以给北京奥组委很好的借鉴。
  根据新华社的消息,前段时间,英国首相布朗曾公开承诺,耗资5亿英镑修建的主体育场“伦敦碗”不会成为无用的“白象”工程,因为预算中的75%将用于保证场馆在赛后的再利用上;而雅典奥运会后,多数场馆基本仍处于尘封之中,既没有开始商业化运作,也没有进行社会化利用,每年政府还要花1.24亿美元用作维护场馆之用。■

(宋燕华为)

既往相关报道:
我,爸爸和奥运
你最想看的奥运比赛
开幕:外行看热闹

更多报道详见奥运频道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