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色 > 财新周末 > 人文 > 正文

关于北京奥运主题曲的断想

□李多钰/文
2008年08月01日 22:58
到目前为止,本届奥运会还是一出色彩鲜艳、欢声雷动的哑剧

  山东菏泽老年大学的30位阿叔阿婶500元自制MTV《北京欢迎你》,通过优酷视频网站传播海内,被网友称为老年版《北京欢迎你》,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关注。《北京欢迎你》这支曲子一夜之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我看到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是上作曲者小柯的博客上看看。果然有一篇在7月29日更新的博文,写的正是听到这件事的反应。他接到奥组委的作曲任务后,对老少咸宜的要求最担心。他以前的歌曲都是年轻人传唱,要爷爷奶奶们也喜欢,觉得很难。看完“老年版”后,一颗心放下来了。
  小柯的心放下来了,不知道北京人的心放下来没有。虽然倒计时只剩下五六天,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还是一个谜,显然只能等到开幕式上揭晓谜底了。
  筹备奥运这么久,单是奥运歌曲征集就搞了五年,主题曲却一直没定,想一想都很惊愕:对外推广北京奥运精神的片子都用什么音乐呢?难道就是五个福娃的那种童话版本的天真声音吗?再者,奥运主题曲是2008北京奥运会从筹备到比赛结束的主题曲,用以推广北京契合奥运精神的城市形象。如果奥运主题曲到了开幕式才揭晓,就变成了奥运开幕式的主题曲,它即使非常好听,也只不过才能唱到闭幕式。
  北京奥运的色彩与图形信号已经非常清晰了,吉祥物福娃、祥云火炬、昆仑玉金牌、金红队服,基本上全国人民都能辨认,而易于传播与交流的声音信号却有点杂乱无章。目前,大概“凉粉”们知道张靓颖和波切利合唱了一曲“拥抱爱的梦想”,周董粉丝知道周董的“千山万水”……五年四届奥运歌曲征集,直接效果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音乐家都被调动了起来,带着志在必得的梦想奔向北京。北京也确实包容了这些献礼,给有名有姓者的礼物以适当的待遇,发明一个又一个晚会用以展示,制作MTV,在电视上播放,组织在社区里传唱等等。但是主题曲产生于一个坚定的信念,由组织者给出明确精神,确定最符合条件的艺术家来创作,而不是像比赛一样,在一万个人里面挑出一个唱得最好的。海量的歌曲征集固然热闹,可以起到热身的效果,但是不可能产生主题曲。这跟新版红楼梦遇到的问题类似,海选林妹妹固然热闹,却很难选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角色。归根到底,林妹妹是特定导演心目中的林妹妹。如果为了适应很多人的喜好,用这个人喜欢的眉毛,加上那个人喜欢的嘴,最后拼出来的恐怕是一位妖精。
  关于海选,还有一个不恰当之处:海选,必然需要评委。如果很多参选的音乐家范儿比评委还要大得多,那这个评选就扯淡得很。北京奥运会搞了四届奥运歌曲海选,到最后献歌的人层次越来越高,囊括了中国顶尖的音乐人才,这些音乐人的水平已经很难有哪些专家组可以评价高低了。音乐人们当然也不是不知道这种情况,但是还是纷纷应时而作,只因为大家都在做,不做就显得不合主流、不够积极。面对奥运这个代表中国梦的事件,配合是所有艺术家的心态。在这种配合的心态下,作品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是有多少艺术冲动就很难说了。没有什么是非你莫属的,所以每个人只能在揣摩中创作。再加上每一种评选都必然存在的政治,选这种风格还是选那种风格,选这个人的,还是选那个人的……海选,是一场永无休止的实验,实验中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海选的奥运歌曲到底怎么样?据报道,从奥运会倒计时200天开始,奥组委开始对评选出来的优秀奥运歌曲进行推广宣传。北京志愿者协会有一个专门的“歌声与微笑”志愿团,专门进社区向群众教唱北京奥运歌曲。这一志愿行动是不是有点滥用志愿者资源这里就不探究了,奇怪的是,既然花了五年时间,通过一届又一届大规模的海选,经历花样繁多的奥运歌曲比赛与展示晚会,竟然还不能够让歌曲在群众当中广泛自由传唱,还需要官方主动出击推广,这些奥运歌曲的稀松平常可见一斑。
  。开幕式的导演当然已经选定了奥运主题曲,只等8月8日揭开谜底,烘云托月。但是这些并不重要了,因为急于寻找奥运主旋律的国人们对猜谜早已失去了兴趣,他们自主选择了《北京欢迎你》。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奥运主题曲。或许不够雄浑,不够绚烂,但是带着老北京特有的家常味儿。这也是海选的结果吧,评委们还在举棋不定,观众们已经给出了答案,也是海选的应有之义。
  许多年以后,当我们想起这届奥运会,心中涌起的旋律当然不是开幕式上宏大的谜底,诸如友谊、开放、和谐、拼搏……而是,“北京欢迎你”。北京欢迎你,是老北京兜底改造时的放弃与不舍,是北京人绕道而行时的辛苦与配合,是举国传递的欢腾与沉默。■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