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星”战序曲

2008年02月22日 17:25 来源于 caijing
无论美国利用导弹摧毁失控卫星的初衷到底如何,太空军事化的阴影都在日益逼近

 


间谍卫星


  
  北京时间2月21日11时26分,美国东部时间22时26分,一枚“标准-3型”导弹从位于太平洋北部海域的美国海军“伊利湖号”巡洋舰上发射,成功击中距地面大约247公里高处的一颗失去控制的间谍卫星。
  对此,美国五角大楼(国防部)发表声明称:“由陆地、空中、海上和太空传感器组成的监视网都已经确认,导弹已成功地在失控侦察卫星进入大气层之前,击中了目标。”
  这颗名为“USA193”的卫星,是美国2006年12月14日发射升空的一颗军用间谍卫星;不过它在几个小时后就与地面失去了联系,并逐渐向地球跌落。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话,预计该卫星将于3月的第一周,穿过大气层并最终坠落地球。
  这颗两吨多重的卫星尚满载着454公斤有毒燃料——联氨(hydrazine),其在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不会燃烧殆尽,将形成两个橄榄球场大小的毒气云。因此,美军方及政府称,出于保护地面居民的考虑,美国决定击落这颗卫星。
  但是,对于这种说辞,很多人并不认同。因为以往这类卫星发生故障后坠入地球不止一次,美国从来没有如此兴师动众。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戈登·强德洛(Gordon Johndroe)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即表示,在过去五年里,曾经有328颗报废卫星坠入地球。
  在业内人士看来,之所以要摧毁这颗卫星,一个是为了销毁卫星上的机密资料,避免落入别国手中。同时,美国也可以通过反卫星能力的实战演练,进一步展示其威慑力以及太空“制高点”地位。
  实际上,不仅俄罗斯等国家这么认为,在此前美国国防部就此事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未公开姓名的某海军官员曾公开表示,“与其说这是一次行动,不如说更像是一次测试。”
  美国全球安全组织负责人约翰·派克(John E. Pike)也坦言:“我不是说卫星燃料无害,但我却觉得是政府在编故事,主要是想掩盖,美国海军首次进行导弹防御实战的真实意图。”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