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沪杭磁悬浮国产化迷局

2007年11月24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在成本、技术以及兼容性的多重制约下,磁浮铁路能否在中国找到可以期许的坚实的生存空间?



       11月14日,上海市正式发布“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建设情况”。细心者注意到,一度饱受争议的沪杭磁浮上海机场线项目没有列在其中。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在被问及此事时,以“没有任何关于磁浮的信息可以发布”作为回应。
       不过,在接受采访时,参与上海轨道交通项目以及磁浮项目建设的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朱沪生承认,磁浮之所以未被纳入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主要原因是国务院尚未正式批准这条磁浮线的建设。
       他表示,到底是先行建设全长35公里的上海机场线,还是建设全长200公里的沪杭磁悬浮线,估计要到2008年3月前后,才可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结果。
       有迹象显示,沪杭磁浮铁路的前景并不乐观。获得的最新优化方案显示,仅以35公里的上海磁浮机场线路为例,其预算造价已高达204亿元,折合每公里造价为5.84亿元,远高于之前宣称的每公里2亿元的价格。更关键的是,鉴于种种制约因素,这条磁浮线路的最高时速将限制为200公里,不仅远低于上海浦东示范线路创下的时速430公里纪录,也与京沪高速铁路规划中的350公里的轮轨最高时速相去甚远。 
       自1962年磁浮列车概念提出后,在全世界范围内,这种被认为最能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铁路技术一直命运多舛。迄今为止,中国仍是世界上惟一建成并正在进行商业运营高速磁浮铁路的国家——2003年初,上海浦东线路曾给磁浮在中国的前景涂上一丝“玫瑰色”,但现在看来,称其为“曙光”或许还为时过早(参见2007年第13期“上海磁浮:待解的疑问”)。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