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特色 > 财新周末 > 信札 > 正文

沈从文/王渝

2006年04月17日 00:00
“去生活里明白人,理解事”



“虚名过实,易至意外灾星。”其所以及早改业,也即免作“绊脚石”意思
无声的发言

沈从文致王渝

王渝女士:
  谢谢您托人带来的佳笔好墨(似是在文代会中一个人转来的,似为何达)。久不回信,深感歉疚。上星期已看到巫宁坤,精神极好,还像四十多岁人。他教书的学校在颐和园外边,到园中开花时,如出得了门,我会去看看他。
  我们在京生活,不免有“心事照常”感。事实上,或许仅在文艺界几月中就大量变化,我们则处于“极端无知”情形中。最近拟印两份选集,每份约四五册,一由香港付印,已交出一卷。第一册内计三种:包括《湘行散纪》《湘西》《自传》及其他一些故事,据说是“至迟两个月必可印出”(如能这样,今年或可望全部印出)。另一份由北京付印,可能会慢一点。再延长下去,或许更新的风气一来,就不印了,亦意中事。
  这两年来,国内有成百上千种文学刊物和翻译小册子应市,内容丰富令人目不暇接。我的四十年前“并未及格”的旧作国内早已因过时全部烧尽,公家大图书馆也不多。因此新编选集,还多亏香港方面前后约寄来四十个复印本,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是个不认识的人,即为寄来二十多本,内中不少还是原印本)。事实上,在国内当真早已过时。
  最近九大院校十多位“现代文学”教师,合编了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竟没有一个人认真读过我的作品。小目上就没有我的姓名,即此可知“一面倒”的教师,一切多照解放以来和“权威批评家”定的基调作去,可说实已全面成功。虽上面曾提出过“五四以来现代中国文学史”应当把作品成就放在主要位置上,不宜当成“现代政治史”去著笔,但能烧的已经烧尽了。为省事计,教材照旧作去,还是一种必然合理趋势,也比较保险。“先内后外”,是不至于犯大错误的。所以新编的教材,指定由一个教师,随便把我作品翻看了二三本,即下个“判决书”方式,放我在萧军、萧红、蒋牧良之间,不伦不类到可笑程度,由他们作来,倒像是十分认真的。说不上三句好话,末了还是否定,并不是意外事。我倒觉得这些三四十岁大学教师,很值得同情。虽无知,却有功,因为坚守原则。而尊重“正统师承”,在国内说来,是应当得奖的。至于国际方面的情况,满可以付之不理。不然,把一些“官大作品少”的人无从安排。照国内习惯,作家似乎是排了等级一、二、三、四,不会错的。学校内即或已容许有研究生不必按程序,许可找些不同作家和作品进行自由研究工作,但结论可绝不会使原定的次序打乱推翻。
  我倒总为这些好事者担一分心,怕他们因阅读我那些四十年前、不受任何拘束产生、早被“否定”的作品,不知忌讳,说几句什么“公道话”,终于被排出学校,而把饭碗打破,心中经常抱着不安!在写作中我得到的好处,早已超过应当得到的甚多。“虚名过实,易至意外灾星。”其所以及早改业,也即免作“绊脚石”意思。目下文艺方面的所谓“开放”,大致还也随时在变,各有不同含意。日本香港的电影,内容再荒唐些,也无所谓。又旅游开放地区的朝山拜佛迷信,旧戏中鬼魂宣传也无碍于事。至于新文学作品方面,恐不大一样。若无什么社会影响的作品,也许得到的便利会较所希望的还大得多。正如张恨水的作品,肯定必有大量读者,也不会禁止,真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却难言。因为不少带指示性的文件中,即经常可以发现,“许可自由发表作品,也许可自由批评(又还可以反批评)。”
  事实上,一心搞创作的人,是不大可能还会有精力和人做反批评的。我也不会反批评。正也恰如搞批评以至于搞创作领导的人,你要他写一个可以示范作品不易著手一样。目下在国内从事写作的,机会之好,比我们过去的工作困难辛苦不易比拟。但是照目下温室育种方法培养作家,恐不大可能在三五年内即可收显著成效(不必宣传,即可在世界上取得效果)。因为求作品文字见风格,有内容,恐不是上面指定让某几位的三五种作品,即可见功。更不是藉三五个短篇,就可望得到应有进展。总是得从工作实践中,去做十年八年的辛苦探索,甚至于得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讨经验,才能逐渐使工作巩固。应当去各种天然风晴雨雪生活里去明白人、理解事,并从千百种不同作品中得到启发,也从自己千百次实习中明白得失,出过大量成本作品后,才会得到真正扎实有用的经验。也有人出过十本八本书后,还是不会有结果,终于受淘汰的。
  我说的看来多是失时效已多年的旧话。也许新发明的方法,完全不必经过老一套生产程序,即可定量保质出现第一流的作家和作品的。这方面新的事情,其实我已毫无发言权,因为隔离实在太久了,可以说已近于极端无知。只宜对你谈谈我这种近于十分迂腐的见解而已。听熟人新从澳大利亚回来的,说有个作家,写了个关于我的文章,写得极有趣,题目似《乡巴佬的沈从文》,又另外还有两个人在美做的博士论文(金介甫以外的两位),查查或可知道,便中望告我内容。
  《记丁玲》一书及复印旧照像,均早已收到,十分感谢。这个作品并不拟重印。我因住处窄,杂物多,凡事易“顾此失彼”。这个信大致还是两个月以前或半年以前(或更早)写的,最近才从信堆中发现,真是万分抱歉。因此又重新另写一次。向你致谢外,也向你道歉。
并祝
  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